“大道康庄”江蘇篇

錢家渡蛻變記

常紅 於洋 顧姝姝

2020年08月18日17:17  來源:人民網

廢棄排澇站改建前
廢棄排澇站改建前

“泥巴來砌牆,稻草能蓋房。”在南京江寧區錢家渡村民陳葉琴的印象中,兒時村裡9成以上的房屋是這個模樣。

錢家渡處於秦淮河、溧水河、句容河三河交界處,村內原始生態保存完好,具有典型的水鄉特色。然而,錢家渡的一泓碧水過去一直是阻隔鄉村和外界聯通的短板,江南水鄉未能因水而興,更沒有讓這片土地流金淌銀……

“每到雨天,不穿膠鞋出不了門,爛泥巴裹在車輪上,自行車都要扛在肩膀上走!”陳葉琴感慨。1989年,陳葉琴南下深圳打工,一個月300元工資,抵得上在家鄉工廠上班大半年的收入。

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唱響江南,江寧區2015年依托國資平台,在錢家渡啟動美麗鄉村核心區建設。村庄老房子等閑置資產被盤活,在外打拼了30多年的陳葉琴趁機回鄉開了“和平飯店”。不僅政府統一裝修,還給創業者租金優惠。陳葉琴算了筆賬,第一年回本,第二年就能淨掙20多萬元。

通過挖掘水鄉資源優勢,錢家渡從生態、形態到業態進行系統打造,實現了由表及裡的完美蛻變。

2017年8月,錢家渡自然村成為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首批45個試點村庄之一。村集體統一規劃老宅,清理河道垃圾,改造泥濘土路。68歲的錢世寶做夢也想不到,家裡的老房有朝一日竟然變成了“鄉村別墅”。

村民居住環境大為改善的同時,“老有所養”也落在實處。老錢家現有的 11畝土地,通過土地流轉每年收入12000多元,加上每月2000多元退休金,以及老伴和老父親的近千元農保金,日子過得舒心美滿。

盤活了綠水,守住了青山,村裡的年輕一代,新農民做的也有聲有色。43歲的楊長根做家庭農場已有10年光景,從借款20萬元起步,他經營的400畝農田每年可為他增收三四十萬元。

村強民富的目標正在成為現實。2019年,錢家渡村所在的和平社區集體收入已攀升至450萬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2萬元。這是江南鄉村蝶變的注腳。

現在的錢家渡,滿眼盈盈綠意,滿耳啾啾鳥鳴,橋畔一庭,渡邊一院,一泓碧水穿百畝良田,鄉間小路連十裡人家。村民生活富足且幸福著……

【1】【2】【3】【4】【5】【6】【7】【8】【9】【10】

(責編:董曉偉、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