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贡扶贫专干永登:走遍草原,走进人心

徐驭尧

2020年09月18日15:11  来源:人民网-西藏频道

  下山的时候,昌都市左贡县美玉乡扶贫专干永登感觉“脚下一凉”,原来是脚上的鞋子开了胶。这天,她走了几十公里山路,穿过大山和草原,就为了到牧民面前,向他们宣讲“四讲四爱”和国家的扶贫好政策。

  美玉乡地域辽阔,道路崎岖,农牧民群众散居在广阔的美玉草原,汽车、摩托车、牛马、双脚这都是永登用来丈量美玉乡扶贫路的工具,在这里的每一次出行,都是对人的极大消耗。大清早从乡里出发,永登才走访几户家庭,一天的时间就已经消磨殆尽。

  然而,美玉乡的农牧民离不开永登。这个年轻的姑娘走遍美玉乡的高山和草原,把最新的政策传递到每个老百姓家里,乡亲们称赞她“像美玉一样发着光”。

  达瓦泽宗们的困惑

  看到永登上门,达瓦泽宗抑制不住的痛哭起来。她坐在广袤的草场上,身后的蓝天白云也一点都没能让她的心情开阔起来。她是乌碧村里最穷的一户,丈夫前几年不幸身故,达瓦泽宗只能一个人拉扯着孩子长大。,富饶的美玉草原没有让达瓦泽宗一家也富裕起来,畜牧为生的达瓦泽宗家里牛羊不多,收入刚够糊口。

  这次,永登上门来劝说达瓦泽宗跟着村里的易地搬迁政策,希望达瓦泽宗能离开大山深处的草原,搬到离公路、离扶贫产业园更近的地方。“新的地方有新家,新的房子、新的产业,还有新的生活。”永登告诉达瓦泽宗。

  达瓦泽宗只是盯着永登,无论她把新家的生活说得多好,达瓦泽宗只是扯着衣服哭泣着,拎起藏袍的角,抹了抹黝黑的脸,她还是决绝了永登关于搬迁的建议。

  这不是永登第一次碰钉子,她深深地了解达瓦泽宗的苦——这是世居了多年的家,再不济,总有糊口的生计。但是走出大山之后呢?公路上的车水马龙虽好,但是那些繁华怎么样也都不是自己的。如果工作不适应怎办呢?没了牛羊,还怎么回到草原?

  这也不是达瓦泽宗一个人的忧虑,在美玉乡的许多村庄,人们的脑海里都对扶贫和搬迁有着大大的问号——新的地方,新的生活,那是茫茫多的未知,就像高原上莫测的天气,前一刻可能还是阳光灿烂,后一刻便大雪纷飞。在高原的草原上守望了的千年,人们习惯了时间缓缓的流逝,对政策也习惯慢慢地等待。

  然而,永登等不及——扶贫是国家的任务,四讲四爱的宣讲也须臾不能拉下,更关键的是,看着老百姓的生活如此窘迫,永登是发自内心的着急。究其根本,老百姓的踟蹰还是对政策的不信任。不止一次,老百姓告诉永登,“新家不要钱,怎么有这样的好事?之后不会补收钱吧?”“帮我们找工作,干得不好咋办呢?你真能保障我的生计?”怀疑如潮水,几乎压弯了小姑娘的脊梁;难过如山崩,业已填满了小姑娘的胸膛。面对困难,她琢磨了许多办法,但始终困惑,局面一时无解。

  踏破鞋子找到的“办法”

  在草原上和大山里,她不断走着、寻找着,踩坏了脚上的鞋,也终于找到了可能的路。在几乎把美玉乡的贫困户挨家挨户地翻遍,永登终于找到了几个有搬迁意愿的贫困户。

  美玉村的次仁旦巴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个十足的贫困户,永登走进他家,顶着老乡的怀疑目光,大声说着党的扶贫政策、说着四讲四爱的案例,也不住地劝着次仁旦巴搬到乡里最新的易地搬迁安置点。第一次,劝说失败了,但是永登察觉到次仁旦巴的想法不像别人那么坚定,于是,她三番两次登门拜访,和次仁旦巴讲事实、举例子。终于,这个康巴汉子被永登小小身子里的力量打动了,卷起铺盖、收拾行装,他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美玉人。搬到公路边,他住进了之前没有想象过的新房子,也找到了新的工作,开启了全新的生活。如今,次仁旦巴的心思越发活络,从山沟和草原搬到了公路边,他的心思也像公路一样延伸到更远的地方——没两年,他不但走出了草原,还走出了昌都,前往拉萨打工。如今,他在工地上一天能挣两百块,新房子被他装饰一新,成了一个温暖的新家。

  次仁旦巴生活的改善触动了更多美玉乡人,永登的宣讲有了更加鲜活的例子。在走家串户时,她常常和人说起次仁旦巴的例子,不但说,有时候她还拉着乡民去看看次仁旦巴的新生活。听了、看了,大家心里也有些羡慕了,一旦人有了变化的心思,工作就变得容易,愿意相信永登、相信国家政策的人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随着他们走出大山,永登在宣讲和工作时能用的例子也越来越多,工作也越来越顺利。

  如今,在左邻右舍的带动下,达瓦泽宗已经离开了草原,搬到了公路旁边的新定居点,在产业园区当起了工人,有了固定的收入。她的几个孩子也已经在学校读书,国家也有定向补贴资助。现在,永登再次登门时,达瓦泽宗每次都是笑靥如花,把永登请进自己的新家,倒上一杯酥油茶,热情地请她坐下。

  从被打断到被点赞

  走过一户户新家,永登心里也是沉甸甸、暖洋洋。她不禁回想起了自己当年第一次宣讲的情况——2016年,她和村里几个年轻的扶贫专干来到村里,这是永登刚刚来到美玉乡成为一名扶贫专干。

  年轻的他们什么都不懂,只会把人们召集起来,通过开大会的形式向他们喊话来宣讲政策,内容也是干巴巴硬邦邦的。没说多久,村民们就听不下去了——

  “所以说,这个政策是……”永登和小伙伴刚想继续说。

  “你们就会吹牛。”一个村民蹭得站了起来,指着永登就是一顿骂。年轻的永登哪里受过这个气,眼泪不住在眼眶里打转,却也没有办法。当时,他们扶贫干部坐在台子上,群众坐在台子下,她却觉得,这些群众在地上,自己在一个坑里,直想转身逃跑。

  后来,她逐渐明白,真正的扶贫政策,不在主席台上,而在自己的的脚底板下。在群众门前吃过一次次闭门羹,挨过无数白眼,甚至被放狗咬过。

  无数次深夜梦回,永登都在想——“自己为什么要干这样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

  2017年,乡党委书记带着永登来到乌碧村走访贫困户,给12个困难户发放了米、面、油等慰问用品。贫困户益西伦珠的家摆设异常简陋,老人身体不好,但是也颤颤巍巍地站在门口,翘首等待着永登他们的到来。进门、落座、升火,益西伦珠拉着扶贫干部们不住说谢谢。老人端起了餐盘给客人,几个圆乎乎的核桃在盘子上滴溜溜地打转,永登的眼泪也在眼里打转。

  “回去的路上,我们打听到,我们发的这些米、面、油的价位稍微高一些,所以他们就不舍得吃,平时他们吃的都是最便宜的米、面、油。” 迈着沉重的步子,永登脑海中他消瘦的身影和激动的样子始终挥之不去,她暗自下了决心,要把扶贫当做自己的事业,自己一定要让美玉乡更多的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现在,她心心念念的事儿已经成了真,在美玉乡,大家都相信她,因为她跑得勤,因为她和每个老百姓都很亲。在广阔的美玉草原,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她的足印,但她最自豪的,还是把真情印到了老百姓的心窝里。

(责编:车柯蒙、孙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