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湖南篇
长沙县:练好扶贫“插花”功 答好高质量脱贫题
2020年11月05日10:16 来源:人民网
“西湖有龙井,长沙有金井!”秋日艳阳高照,置身满眼翠绿茶园的长沙县金井镇乡间,很难将这美丽乡村和扶贫工作联系起来。
长沙县金井镇茶园 张桂贵/摄
作为湖南中西部的第一县,长沙县经济发达,但跟其别称“星沙”一样,该县仍有一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户,“插花式”零星地分布在各乡镇中。
“相对发达地区的相对贫困人口如何实现高质量脱贫,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考题。”长沙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志明对该县脱贫工作的难点感触颇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不落下一户一人。全力让阳光照进每一个贫困的角落,是长沙县广大扶贫干部们努力破解的一道难题......
“插花”扶贫 政府为民兜底子
破解“插花式”贫困,还需“插花式”破解贫困之道。
“老顾,这是1000元临时救助金。”今年疫情期间,金井镇金龙村中间屋组村民顾文刚迎来了镇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
因病致贫的顾文刚4年前查出尿毒症,每年必须住院做血透,妻子辞职在家,照顾他和读小学的儿子。
“多亏了政府,一家三口有低保,看病也能报销80%,还把我妻子安排在村里的幼儿园当老师,每月都有固定收入。”顾文刚告诉记者,今年因为疫情,幼儿园停学,妻子收入没了保障,“这1000元的救济金可真是雪中送炭呀。”
不止顾文刚,金井镇33名低保尿毒症患者,疫情期间都收到了临时救助金。
“大道康庄”采访组在长沙县乡镇调研 何萌/摄
特殊时期,特殊政策。
在平时,组织村里的爱心企业家定期捐款,资助村里的困难家庭;政府帮助贫困户们流转土地,逢年过节上门慰问;政府还给兜底、介绍工作……
“脱帽不脱政策,我们要努力防止‘刚越线,又返贫’现象发生。” 为防止贫困户们脱贫又返贫,长沙县金井镇党委书记叶照君一直没有闲着。
金井镇的这套探索,其实是长沙县政府兜底扶贫的有效经验之一。
为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长沙县实施贫困学生台账化精准控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率为100%,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制度,贫困患者住院实际报销比例提高至89%;全县兜底保障水平最低每月每人369.80元;自然村公路通达计划全面完成;贫困户饮水安全全部达标;由第三方机构对房屋危险等级进行鉴定,补助标准均高于省、市。
“政府就是我们最大的保障!”贫困户脱贫,脱贫防返贫,当地村民们对能过上好日子充满信心。
因地制宜 产业带富好日子
长沙县盛产“长沙绿茶”,该县金井镇湘丰村具有种茶产茶的悠久历史,是远近闻名的茶乡小镇,一望无际的茶园里不仅有体验式采茶、茶艺表演,还有茶园露营基地、帐篷民宿等项目。
“2017年村里开始结合国家政策与湘丰集团共建,以茶为核心、生态乡村旅游为切入点,持续推进‘一街带五园’发展模式,部分村民直接获益增收,解决了当地100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湘丰村党总支书记林金良告诉记者,村集体经济入股的湘丰集团是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年产值20多亿元。
茶园组织茶道知识培训 资料图
共建经营模式在盘活“沉睡的资本”的同时,保障了村民们的有效权益,使得村民们原本拥有的固有产权集合利益最大化。2019年,湘丰村集体经济收入202.59万元,同比增长255.42%,其中村民人均年收入6万余元。
随着茶产业的发展,村民们的钱袋子慢慢鼓了起来,青青茶园为茶农们解决了温饱、也带来了富足与小康。
“依靠茶香小镇,我们家里办起了农家乐,一到节假日,来家里吃饭的游客坐都坐不下。”看到茶园发展商机,村民郑旺龙把自己的房子改成了农家乐,而他家里的3亩地则交给了湘丰集团打理,每年收取2000多元的流转费。
“金井镇的茶产业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动力、以旅游为延伸,它不仅是扶贫产业、生态产业、更是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叶照君认为,长沙县茶产业已将一二三产业很好地融合了起来,成为该县最具有代表性的产业之一。
近年来,长沙县共计铺排产业扶贫项目537个,投入专项扶贫资金超8千万元,共有76个龙头企业、合作社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4223户,产业扶贫覆盖率达95%以上。
授人以“渔” 就业甩掉穷帽子
“茶厂有事做,田里有收成,鸡鸭有销路,蔬菜水果能卖钱,现在比打工好多了。”说起当下的生活,金井镇湘丰村村民蒋玉丰精气神十足。
以前,蒋玉丰家里条件不好,他夫妻俩都患有慢性病,靠在外面打零工赚点钱,属于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要让无法离家、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户,能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蒋玉丰家里的困境,林金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村里的茶园发展起来后,他把蒋玉丰介绍到了茶厂工作,每年仅采茶期那几个月就能赚一万多元。
“工作时间灵活,不用每天去,还能照顾家里。” 蒋玉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帮扶资金入股企业,每户每年可以拿到近4000元,采茶时节就在茶园打工,再加上平时在家喂些鸡鸭,卖些蔬果,他和妻子每年收入有近2万元。
2018年,蒋玉丰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以前靠吃低保,现在靠双手,日子越过越有底气!” 蒋玉丰高兴地说,扶贫帮扶让他一人就业,全家实现了脱贫。
游客参观制茶工艺流程 资料图
林金良向记者介绍,初期为茶树除草、打扫茶园卫生,这些请的劳动力都是村里的贫困户,茶园发展起来后,种茶、采茶、制茶都还是请当地老百姓,大家懂技术、有活干、有钱挣,生活水平自然就好了起来,老百姓的工作生产劲头也越来越足了。
除了茶产业,制造产业集群也是长沙县的优势产业,包括广汽菲克、远大科技、山河智能等9家省级企业都在长沙县设立了就业扶贫基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目前,共计吸纳全国各地来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约2万人,其中14家国家、省、市级就业扶贫基地共计吸纳全省各地贫困劳动力4048人。
当前,长沙县所有贫困户均达到脱贫条件,全县正在开展动态调整和贫困退出工作,今年年底将实现全部实现脱贫。
“现在已到决战决胜倒计时阶段,作为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长沙县,我们没有丝毫退路。我们的工作是要用持之以恒的奋斗定义人民的幸福,要实现让农村有景可看、农民有活可干、农业有钱可赚的发展目标。”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长沙高铁新城党工委书记沈裕谋说出这番话时语气异常坚定。
(责编:张桂贵、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