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样本”到“脱贫样本”

固原奋力翻越脱贫路上“六盘山”

刘红 李增辉 曾伟 方开燕 宽容 贾茹 梁宏鑫 曲源 王晶 王嘉澍

2020年10月09日14:52  来源:人民网

曾经的固原,是贫穷的标签,吃饱穿暖是群众最奢求的事,十年九旱、十年九歉,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落后;

曾经的固原,被评价“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恶劣,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

如今的固原发生了哪些变化?能否如期摘帽?如何从“贫困样本”变为“脱贫样本”?

近日,“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宁夏报道组来到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固原,专访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固原市委书记张柱。

四个坚持 为攻克最后贫困堡垒冲刺

人民网:宁夏是全国脱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固原又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今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的讲话再次为宁夏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固原市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

张柱:固原市在走深走心走实上求实效,做到“四个坚持”,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一是坚持目标标准不偏离,切实做到“三严三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严守目标防松劲,集中攻克剩余7339人脱贫、最后一个堡垒县西吉县脱贫摘帽,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二是坚持脱贫质量不降低,全面开展“四查四补”,即查损补失,把疫情对务工就业、农民收入等损失补回来;查漏补缺,把工作中漏统漏项漏扶漏管补到位;查短补齐,把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短板补起来;查弱补强,把扶贫产业、技能培训等弱项补扎实,确保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三是坚持群众主体不错位,注重做好“四个改进”。改进生产发展方式,改进包抓帮扶方式,改进教育培训方式,改进基层治理方式,让群众在参与农村治理中树立尊严。

四是坚持从严要求不放松,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帮扶责任、监督责任、工作责任,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小康路上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少。

五大变化 奔向美好新生活

人民网:西海固地区群众的高质量脱贫,关系着宁夏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和质量。扶贫开发工作以来,您认为,固原市有哪几个比较大的变化?

张柱:历经“三西”农业建设、“双百”扶贫、千村扶贫等中长期扶贫工程,固原市扶贫开发实现了五个方面的历史性变化。

一是实现了从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到家境殷实、迈向小康的历史性变化。曾经的固原,吃饱穿暖是群众最奢求的事。如今,忍饥挨饿、生活困顿的问题一去不复返。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57元,是1983年93元的115倍。

二是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广种薄收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历史性变化。曾经的固原,十年九旱、十年九歉,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落后。如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改变了农业经济“一头沉”的现象,粮食产量由26万吨提高到87万吨以上,形成了百万头肉牛养殖基地、百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百万亩特色种植基地、50万亩供港蔬菜基地,农牧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

三是实现了从水贵如油、出行靠走到户户通自来水、村村通客车的历史性变化。曾经的固原,农村吃水主要靠集雨和土圆井,大部分农户住在土窑洞、土坯房,人担驴驮是农村唯一的运输方式。如今,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柏油(水泥)路、通客车。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惠及113万人口,农村自来水入户率95%以上,安全饮水保障率达到100%。累计改造农村危窑危房16万户,农村居民全部住上了安全住房。

四是实现了从上不起学、看不起病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的历史性变化。曾经的固原,一孔窑洞就是一间教室,两间土屋就是一所小学;“小病扛,大病拖”“脱贫三五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如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2019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五县(区)全部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认定标准。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大病保险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贫困患者住院报销比例达90%以上。

五是实现了从荒山秃岭到高原绿岛的历史性变化。曾经的固原,生态环境恶劣,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76%。如今,全市林草覆盖率达73%,森林覆盖率由1982年的1.4%提高到2019年的28.4%,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16%提高到76.2%,年平均降水量由282毫米提高到566.4毫米,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41天。

“贫困样本”蝶变为“脱贫样本”

人民网:固原市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有哪些经验做法值得分享?

张柱:固原的脱贫是全国扶贫开发事业的一个实践缩影和生动例证,在攻坚绝对贫困的火热实践中,涌现出了一批生动典型,使曾经的“贫困样本”蝶变为“脱贫样本”,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

顶层设计上,通过“四查四补”,把各方面人员调动起来,把各方面力量发挥出来,把各方面问题梳理清楚,一一对照解决,这本身就是一条值得推广的经验。固原共排查各类问题32345个,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大大提高了脱贫质量。

路径措施上,固原市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把金融扶贫作为重要支撑,把消费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有土”扶贫和“离土”扶贫“两条线”走路的模式,对留在土地上的贫困户,通过发展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特色种养等附着在产业链上;对离开土地的贫困户,通过劳动力转移和扶贫车间等吸纳在二三产业,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户均1-2个脱贫产业、户均输出1个劳动力,全市建成运行的171个扶贫车间吸纳建档立卡户就业2600人。建成宁夏六盘山特产馆等16家消费扶贫特产馆,推动消费扶贫进入福建、南京、银川等地的机关、企业、社区、商超,今年全市销售农特产品7.7亿元。

党建引领上,固原市创新实施了村党组织和农村致富“两个带头人”工程,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7067人,带动21.5万群众增收致富,经验做法在全国全区推广,国务院扶贫办在固原召开了现场会。在固原市所有行政村全覆盖选派驻村第一书记794名,发挥民族政策宣传员、脱贫致富领航员、基层党建组织员、基层治理助推员、农民群众服务员“五大员”作用。

激发内力上,探索打造了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制“135”模式,即健全赋分、积分、换分的“一套流程”,为行为规范立“标尺”,让新风良俗“有分值”;建立公开评价、动态调整、应用推广“三项机制”,为正向激励增“磁力”,让村规民约“有价值”;做到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激活农村生产发展、改善乡村面貌、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五个结合”,为基层治理蓄“动能”,让乡风文明“可增值”。

做好“绿色文章” 构建“五美融合”发展新格局

人民网:固原市如何将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经济优势和产业价值三者相结合的?

张柱:经过多年努力,固原山绿为民富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何顺应老百姓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新期待,是一个新的时代课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固原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山绿与民富共赢、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2017年,固原市实施了“一棵树、一株苗、一棵草、一枝花”“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工程。通过3年试验示范,找到了适合固原种植的“一棵树”,适应市场需求的“一株苗”,与草畜产业配套的“一棵草”,与旅游结合的“一枝花”,自治区党委明确要“支持固原市实施‘四个一’林草产业发展工程”。

一是壮大了致富产业。引进试验300多个品种163.6万亩,其中大果榛子、黑果花楸等经果林亩产值9000元以上。今年推广189万亩,建设500亩以上示范点102个,其中庭院经果林5万亩,预计到2025年“四个一”林草产业综合效益达到360亿元。

二是美化了宜居家园。把试验出的金叶榆、红枫、海棠等主打品种,运用到城乡绿化,分区域建设示范点96个、示范园39个2.1万亩,建成美丽小城镇29个、美丽村庄106个,打造国家森林乡村22个。

三是带动了旅游发展。把“四个一”林草产业主打品种,分类布局到旅游环线、景区景点,培育发展乡村游、观光游等,2019年接待游客650万人次,“春赏醉美花海,夏享爽爽清凉,秋观层林尽染,冬品水墨画卷”成为固原一张靓丽名片。

四是拓宽了增收渠道。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入股和务工等形式,参与“四个一”林业草业发展,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机制,形成了“租金保底+盈余分红+打工收入”的农民增收模式。

(责编:曲源、张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