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并举 荆楚儿女力争质量更高成色更好    

   李娜 荣先明 刘鑫 郭婷婷 金雨蒙 单莹莹 肖璐欣 曾志强

2020年10月09日14:53  来源:人民网

 

百里荷塘,千里稻香。

8月初的湖北,近8000万亩沃野一派欣欣向荣。

6:00,潜江腰河村9组村民邓友云从虾稻田里捞起沉甸甸的地笼网。里面是他从“建档立卡户”到“万元户”的致富虾;

14:00,国家5A级景区、武汉木兰草原总经理聂权坐着景区小火车查看客流。这个景区是湖北旅游从疫情中复苏甚至实现部分逆袭的缩影;

18:00,武汉青山区天天敲门组的志愿者们又出发了。他们总结出的“敲门十八法”是棚户区改造成现代小区后的智慧成果;

21:00,在重庆务工的孙宁、孙维菊夫妻打开手机,和黄冈的家人视频通话。夫妻俩是黄冈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部清零后,乘坐“返岗专列”复工的第一批外出务工人员……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年的湖北,经历了疫情、汛情的残酷和艰难,也见证了荆楚儿女战贫战疫战洪“三战并举”的勇气和决心。

冲刺在即。湖北剩余5.8万贫困人口如何脱贫?2020年湖北省两会曾确定目标:确保如期脱贫,不落一人。

战贫加战疫 荆楚儿女不惧加试题

临近中午,武汉黄陂木兰草原烧烤区,90后小伙聂雄正忙着打理食材。

“去年挣了两百万元。”聂雄一边说一边咧嘴笑。

两年前,他和朋友一起承包了景区的烧烤区,借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东风,一下从“建档立卡户”成为了“百万元户”。

“那时房子拆迁还建,补差价都拿不出来。”聂雄说,母亲生病,兄妹俩上学,仅靠父亲一人打零工养家。

几年前,他所在的张家榨村,这种情况并非个例。

“下雨一团糟,干旱一把刀,山不高,植被少,无水源,环境全靠人打造”,这句顺口溜,就是张家榨的真实写照,也是典型的农业老区、革命老区——黄陂多数行政村的缩影。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黄陂区依托都市近郊优势和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通过“旅游”+“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兴农富民之路。

一个景区,带活一方经济。

张家榨村也依靠旅游实现了彻底翻身。从全村只有一辆自行车,跃升到每家标配两辆小轿车,彻底改变了贫困落后的生存环境。

脱贫攻坚战正如火如荼,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至。

“疫情过后,5到7月,我们游客同比增长了32.3%,实现了逆袭。”最近,黄陂木兰草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聂权每天忙得脚不沾地。

为了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景区率先打出安全游园的口号,还增加了夜场等多个项目。

企业积极复工复产,湖北省政府的新政策也为战疫战贫再添新动力。

今年8月,湖北省启动了“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活动,全省A级景区免费向全国人民开放。

聂权惊奇地发现,景区免门票后人气更旺了,带来的综合收益非常可观。“各项娱乐设施爆满,带来的二级消费是平时的4倍。”

8月的木兰草原景区。曾志强摄

疫情防控一丝也不能放松,脱贫攻坚一天也不能耽搁。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也给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湖北省副省长万勇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贫困人口中确诊646例,更为严重的是带来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滞销、致贫返贫风险增大等。

为此,湖北省先后出台“稳就业25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15条”等举措,制定了产业扶贫、易迁后扶、兜底保障等一系列政策。

首先就是保就业。

黄冈是劳务输出大市,全市750万人口中常年在外务工人数超过130万。疫情发生以来,大批务工人员滞留。

3月18日,黄冈所有确诊病例全部实现存量清零。当地政府在全省市州中率先开通“返岗专列”。3月20日,首趟农民工返岗就业专列正式发车。来自东新村社区的孙宁、孙维菊夫妻二人,心情激动:“一直着急没有交通工具,关键时刻,政府帮了我们。”

在革命老区麻城,4万多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困难。当地政府启动本地就业直通与外地返岗直达,优先吸纳贫困户。一周内就帮助7500多名贫困户优先家门口就业。

湖北省扶贫办介绍,通过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全面摸排,他们制定了“务工需求清单”,引导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截止6月30日,湖北已外出务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98.6万人,占去年外出务工人数的104.5%。

人误地一季,地误人一年。外出务工问题解决了,又迎来春耕时节。

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农业生产政策。省财政提前预拨2020年“三农”专项资金近60亿元,支持农业生产;县市长走进直播间代货,“荆楚味道”通过各大电商平台,走出湖北,走向全国;梅雨季打响“粮食保卫战”,省财政迅速拨付中省两级资金4.8亿元,支持抗灾及恢复农业生产;4000多名专家奔赴灾区指导抗灾救灾,调度救灾种子2380万斤……

稻花香里说丰年。

统计显示,湖北今年全省夏粮产量94.4亿斤,较去年增收3亿斤;秋粮超计划完成播种面积,丰收在望。

“我们坚持战疫、战洪、战贫三战并举,全省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主要经济指标全面恢复增长。”9月21日,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湖北省省委书记应勇指出,“作为全国疫情最重、管控时间最长的省份,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

老乡成老板 鱼米之乡夯实荆楚韵

湖广熟,天下足。

被誉为“千湖之省”的湖北,也面临着贫困难题。秦巴山、武陵山、大别山、幕阜山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37个贫困县、4821个贫困村。截至2019年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到5.8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14%。

“最困难的那一年,过年时身上仅剩一块钱,只能去叔叔家借块肉。”刘柏芝曾住在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一个偏远的贫困山村,贫瘠的土地只能种点玉米、土豆,一年下来,根本攒不下钱。

2001年,走马镇实施异地搬迁政策,日子出现了转机。

刘柏芝家符合条件,第二年搬到木耳山茶园,还分到14亩地。第一年种茶,除掉投入成本,存下了2000元。去年,刘柏芝家年收入达到11万元。“今年的目标是换一辆小汽车。和村里人一起做好农家乐和民宿,带大家一起富。”

在鹤峰,像刘柏芝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贫困人群人人有业可就、有事可做、有钱可赚,日子越过越舒坦。“老乡成老板”的梦想照进了鹤峰老百姓的现实。

刘柏芝和乡亲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要得益于鹤峰县找准了方向。

地处北纬30°的鹤峰,是中国优质茶产区黄金纬度带,当地很多农户以种茶为生。

“以前都是小作坊,没有销路。”鑫农茶叶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符家胜说。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2016年,鑫农集团公司探索出“161”模式——“1个龙头企业,采取合作社、加工厂、基地、大户、电商、就业6种扶贫方式,实现1个脱贫目标”,为企业茶农的双向增收和农民脱贫致富开创了新思路,也带领鹤峰1458户5303人实现了精准脱贫。

目前,鹤峰县22万人口中有14万人从事与茶相关的工作,六成以上的贫困人口因此而受益。鹤峰县还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目前覆盖贫困户20522户,覆盖率达90%。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鹤峰意识到这一点,走出了一条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脱贫攻坚之路,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湖北省很多地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咸宁市嘉鱼县高铁镇杨山村,地处山区,土地不连片,荒芜地块多,但是空气新鲜,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当地返乡大学生张亮成立“合作社”,专注养鸡,总结出“135林下生态养殖模式”,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咸宁市咸宁区高桥镇白水畈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涵盖生态种植、品种展示、萝卜加工、文化长廊等多功能的“萝卜小镇”,真正实现了“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本、田园变景区”;武汉市黄陂区杜堂村采用“景区+合作社+农户”,以产业为核心,引领乡村振兴……近年来,湖北省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扶贫惠及贫困人口316万。

脱贫产业选得准,稳定脱贫有奔头。但要想夯实精准脱贫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少不了。

2020年7月16日,随着宣鹤高速公路正式通车,结束了湖北最后一个不通高速公路的县——鹤峰县没有高速路的历史。

航拍下的宣鹤高速公路,青山中如一条巨龙。曾志强摄

无铁路、无高速、无国道、无港口、无机场——地处鄂西南深山的鹤峰县,曾被人称为“五无县”。鹤峰之“困”,曾“困”在交通。

“山险壑深行道难,少壮文盲守薄田;十有八九光棍汉,辣椒合渣算过年;缺衣少食无文钱,一代一代好心寒。”流传多年的这首鹤峰民谣,真实、深刻、沉痛又无奈。

要想富,先修路。

“如今,鹤峰到恩施的开车时间至少缩短了1个小时。”湖北交投鄂西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学俊介绍。2015年开始,宣鹤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路线全长55.62公里,克服了线位海拔高、“生态海拔”高等难题,为恩施及武陵山区资源整合作出了巨大贡献。

高速通了,鹤峰县宝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亚楠首先感受到巨变。

屏山峡谷被誉为“中国的仙本那”,曾因一张照片爆红网络。“高速公路开通后,游客量从日均几百人上升至几千人。”张亚楠说,游客量的上升,直接辐射到景区周边500多家酒店、民宿、农家乐,旺季时,家家爆满。

屏山峡谷清波荡漾,引来不少游客划船游览。曾志强摄

高速公路没开通前,湖北八峰药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文波最头疼的就是物流问题。公司是氨基酸原料药生产企业,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

“以前请司机很多时候要靠‘骗’。来一次,人家就不肯来第二次了。”刘文波提到过去颇为无奈,“我们部分原材料要用危化品专用运输车,走山路运输有风险。”他算了一笔账:以前每年光物流就要花去1000万元,高速开通后,仅这一项就能减少300万元。

“路通了,钱包越来越鼓了”,已经成为鹤峰人今年的“热门话题”。

鹤峰,是湖北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提档次的一个缩影。在脱贫攻坚期内,湖北稳步提升贫困地区“路、水、电、气、信”等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推动交通建设项目向进村入户延伸,完成20户规模以上自然村的通村公路建设;推进贫困地区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

湖北,也正随着一个个基础设施的建设,驶上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快车道。

“能人”变亲人 勠力同心答好“年终卷”

“不服周”!

这句湖北方言里,有着湖北人的胆气,也在大考中不断印证湖北人的坚韧不屈。

湖北嘉珍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里,20多名工人身穿防护服,戴着口罩,加紧赶工生产泡藕带等产品。这些工人几乎全是当地的贫困户。“我们吸纳了25名贫困户直接就业,还带动了326户贫苦户种植莲藕。”公司负责人桂婳介绍。

嘉珍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领当地贫困户走上致富路,公司工人刘新梅正在展示泡藕带。曾志强摄

“今年3-4月只卖出了500万元产品,去年同期销量是1500万。”企业发展关系着贫困户的生计,桂婳急在心头。

想尽一切办法,不能让贫困户返贫!

嘉鱼县委书记胡春雷、副县长华红一起上阵,化身“带货主播”,现场表演“藕断丝连”,为受疫情影响滞销的农产品助力。

除此之外,在电商平台,主持人联手网红主播一起为湖北特产带货。“直播不到两分钟,21万袋泡藕带就被抢光了。”桂婳介绍。依靠电商发力,目前公司的销售额已经突破4000万元,实现了逆势增长。

相似的故事,也发生在了潜江。

湖北是小龙虾生产大省,许多贫困户因虾脱贫。今年的疫情让虾农面临销路难题。

潜江市委书记吴祖云走进直播间,热情为小龙虾代言。当地还通过小龙虾开捕仪式、龙虾节和虾稻产业博览会等一系列活动,帮助虾农减少损失。

湖北人就是凭着这股子“不服周”的精神,打赢一场接一场的硬仗。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湖北吹响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尽锐出战,冲刺攻坚。

“精锐”之中,既有为辖区百姓走进直播间的官员、扶贫干部,也有回乡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能人。

葛天才是湖北武汉黄陂区杜堂村人,曾在外打拼多年,小有成就。

“2014年回老家,看到民居破败,田地抛荒,村里只留下老弱病残幼留守,挺想为家乡做点什么。”葛天才说,了解到当时政府正好有政策,他毅然回乡。

之后,他投资2.4亿元,流转了7000亩土地,打造了木兰花乡景区。他还开创出“杜堂”模式,让村民拿出自家闲置房入股合作社,改建成乡村别墅,吸引市民下乡居住养老,投资创业。2018年,杜堂片区的1088位村民户均年均增收6.2万元。

让葛天才这样的“能人”回乡,除了他们自己的意愿,还得益于黄陂区实施的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离不开人才支撑,要实现精准脱贫,须借智聚力。像葛天才这样的“致富带头人”,湖北还有很多。

潜江市柳伍水产担任科技特派员的彭宣国,充分利用自己水产养殖技术,使基地亩平效益由从1000多元提高到6000元以上,帮助15户贫困户因虾稻生产成功脱贫;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培养计划”,致力于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电商创业合伙人”“农村基层组织接班人”,2017至2019年,为咸宁市定向培养了1017名大学生,学员王国雄创办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蔬菜4200亩,被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定为大湾区菜篮子直供基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近年来,湖北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文化扶贫,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信心。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头雁”、“致富带头人”作用,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让贫困群众通过劳动获得收益。

荆楚儿女多奇志,敢叫旧貌换新颜。

湖北贫困地区的秀美山川逐步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相得益彰,这样类似的美丽“蝶变”同时在湖北的城市上演着。

长江水面宽阔、沿岸绿树成荫、生态环境宜人,如今的武汉青山江滩美丽动人,但在几年前,这里的江岸线被30多座砂场和码头占据着,滩涂杂乱,只有载着沙石的大货车往来飞驰。2013年,青山江滩改造工程正式动工,经过3年多的建设,陡窄土堤变身生态缓坡,杂乱滩涂建成“海绵”公园,如今成为了武汉市民的“后花园”。

青山江滩已经成为武汉市民的“后花园”。郭婷婷摄

“往日的工人村,硬像个大破窑,华中最大的棚户区,住得人发毛……如今的工人村,环境多美好,青山碧水映蓝天,红花配绿草。”年近八旬的居民吴传发自创“湖北慢板”《幸福不忘共产党》,描绘出武汉青山区的过去和现在。为了让居民居住更有质量,由志愿者组成的“天天敲门组”同时敲开了居民的家门和心门;“四点半学校”成了小区居民的“贤内助”,帮助双职工家庭照顾孩子……

“确保我省剩余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底线不破、后墙不倒,坚决不拖全国后腿,力争质量更高、成色更好。”9月11日,应勇在湖北省委常委会上这样强调。

交完“期中卷”,答好“年终卷”,谋划“来年卷”。

2020年,注定在湖北的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在经历了战贫、战疫、战洪的荆楚大地上,荆楚儿女正用自己的力量、精神和担当,描绘着未来的美好画卷!    

(责编:崔競文、史雅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