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头果香心头欢喜 “苹果之乡”脱贫奔小康

邓楠 吴超

2020年09月27日15:29  来源:人民网

车行陕北,黄土高原的山峁之间,绿色竟成主色调!

8月的洛川,沉甸甸的苹果挂满枝头,早熟苹果已经开始采摘,果园里欢声笑语,又是一个丰收年。

“洛川高塬,百里果香”,延安洛川是陕北苹果的发祥地,这里塬面平坦、日照充足、自然条件优越,发展苹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出产的苹果质优果脆,含糖量高,香甜可口,素有“苹果之乡”的誉称。

1947年,阿寺村青年李新安用毛驴将200棵苹果树苗驮回洛川,在自己的6.7亩地上建起了洛川县第一块果园。时至今日,洛川苹果总面积达到53万亩,农民人均3.3亩,居全国之首;苹果总产量93万吨,果农人均可支配收入13249元。2019年底,洛川县农业产值为36.65亿元,其中苹果产值33.91亿元,占农业产值的92.5%。

一堆“干柴棒”栽下去 棵棵“摇钱树”长起来

陕北苹果之父李新安的儿子李蛇喜给记者讲述李新安的创业故事。吴超 摄

“1947年春天,我父亲用毛驴将亲手栽培的200多棵树苗从河南灵宝运回洛川。”“陕北苹果之父”李新安的儿子李蛇喜说,刚开始试种时被乡亲们认为是“干柴棒”。1951年,李新安精心管护的苹果园结果了。他带着苹果入乡串户叫卖,用自编的顺口溜宣传苹果树是“摇钱树”,甚至步行200多里地,到延安行署大院去宣传。村民们渐渐开始认可和接受苹果种植,几十年间,从李新安到家家户户,从阿寺村到洛川全县,果树数万亩,年收千万斤。90年代初,洛川苹果被作为亚运会指定水果,洛川县委、县政府更加坚定了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苹果成了洛川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

这棵苹果树是李新安种下的,被当地群众称为“功臣树”。吴超 摄

不过,随着苹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家也逐渐发现果园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市场对果品品质需求不断提升。这数万亩“摇钱树”究竟还能坚持多久?

经过数次全方面研究,2018年,洛川开始大力推行种植矮化密植园,“苹果第一村”阿寺村再次成为该县首个“试验田”。

变革总是艰难的。“把老果园挖了换矮化树?纯粹是胡说!”一开始,全村大多数果农都是反对的,“老树换新树,投入大、见效慢,还要花时间和精力管理,培育新果树的前几年基本没有收益,这让大伙靠什么吃饭?”

为了解决乡亲们种植矮化树的后顾之忧,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认可,村干部多次向大伙宣传并带着村民外出参观学习。洛川县委、县政府更是表示,只要果农愿意,免费提供竹竿、立架,为果农出资购买树苗。

“当得知一亩矮化树果园的毛收入能比以前高几倍时,乡亲们才开始尝试建新园种新果。”永乡镇党委书记李新锁回忆说。

在田间地头,一场如火如荼的农事更新开始了……新果园采用先进的滴灌系统。“矮化树产量高、品质好、效益好,而且果树间空间大,方便机械化作业,管理也方便,达到省工、省时、省肥、省水的目的。”洛川县苹果局农机科王小东说,矮化树苹果挂果早,每亩产量能达到8千到1万斤。

果树变矮了,果农的钱袋子更鼓了,“试验田”再次成功!

两年多来,阿寺村共改造残败果园400亩,建成高标准矮化密植示范园300亩。以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作为转型升级成为了洛川苹果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矮化密植果园覆盖了洛川全县所有乡镇,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0万亩。

“高山远山森林山,低山近山花果山。” 如今的洛川,正如曾经李新安对阿寺村林果发展规划中所描述的景色一样,放眼望去,除了房舍和道路,远近全是苹果树,硕果枝头挂。

转型升级 苹果产业“后整理”助增收

如果说“矮化密植”是洛川苹果的“前生产”的话,那么“分拣”“包装”“市场营销”等则是推动苹果产业的“后整理”。

2017年,延安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着力在苹果分拣、包装、冷藏冷链、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上下工夫,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苹果产业附加值,让群众在全产业链上增收。

在陕西顶端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顶端果业)的生产车间里,一个个新鲜的苹果通过选果线,经过测外观、测糖酸比、测霉心等环节的智能筛选,“淘汰”不符合标准的苹果,然后按照不同规格和需求,分流到各个渠道进行包装和对外销售。主管王雅玲表示,“苹果经过第一道选线时,主要检测其外观上是否有疤和烂掉的地方,系统会对苹果进行360度的检测,拍摄照片达到40多张。”2019年,洛川全县苹果产业“前生产”“后整理”同步发力,新建选果线6条、冷气调库7万吨,苹果产业现代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在做好苹果产业的同时,洛川县还打造了苹果关联产业加工园区,工业结构不断迈向多元化,2019年,全县规上工业预计实现增加值170.9亿元,增长3.7%。顶端果业总经理习张喜很有信心,“我们通过标准化生产、数据监测以及全产业链的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全面提升了苹果产业的附加值。”

“顶端果业”总经理习张喜介绍苹果无人售货机。 吴超 摄

为了迎合大众新的消费习惯,终端销售方式也有了供给侧改革。在机场、高铁站、商场等公共场所,由顶端果业研发的无人售卖机中,一个苹果可卖到10块钱,消费者随时想吃随时买。

顶端果业车间。吴超 摄

从李新安栽种的第一棵苹果树到带动全村、全县脱贫致富,从粗放式销售到苹果按个卖。70余年,在革命老区的黄土地上,一片片的苹果林成为群众致富的“幸福林”,也成为了革命老区的主导产业。苹果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再次擦亮了延安苹果的金字招牌,也为老区群众走上康庄大道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编:王震、史雅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