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上海篇

记者手记:用双手打造样本城市 创造幸福生活

何旭

2020年09月03日10:08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都市,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在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上海要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高水平是什么水平?带着这样的问题,作为“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的随团记者,我一路采访寻找答案。

村庄各有美丽。与想象中的农村颇有差别,无论是崇明区的虹桥村、金山区的水库村还是奉贤区的吴房村……各处村庄都在充分了解自身特点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发力,环境整洁有序、人们生活怡然自得。

在采访的过程中,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那里的人们发自内心的笑容。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不是一句空话。虹桥村毗邻崇明区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民宿产业有地理优势。采访虹桥村的农家乐经营者王佩英时,面对镜头她略显害羞,但嘴角的笑容却藏不住。自参加合作社以后,王佩英从外出打工月收入仅一两千元到回家开农家乐挣到七八千元,平常打理打理房间,与游客聊聊天,她很满意现在的“退休”生活。

何旭(中)在采访虹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东。人民网记者 罗旭摄

在农村,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回流”的年轻人变多了。比如创办“顾伯伯农家乐”的顾氏兄弟,从上海城里回到农村的家乡,创办包含33家农户的合作社式的农家乐,2019年总体收入达到700万元。

还有上海宝山金蓝子新洁蔬果专业合作社的“农二代”鲍雪梅,大学毕业后就扎根土地,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在父亲手中接手合作社的第二年就创建了宝山区蔬菜标准园。在采访农村产业的不断升级过程中,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才回归田园,将科技化、智能化、绿色化理念带进农业产业建设,觉得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未来值得期待。

慢享智慧生活。在古北市民中心采访的过程中,一阵悠扬的琴声传入耳中。顺着琴声来到二楼的活动中心,发现很多居民在这里交流活动,弹琴的老伯,看书的阿姨,还有正在上烘焙课吃蛋糕的小朋友们……每个人都选择自己喜爱的娱乐活动。

与室外超过38摄氏度的高温形成鲜明对比,市民中心内十分凉爽,很适宜休闲活动。而类似这样的市民中心,上海市各区还有很多,而且每个市民中心都各具特色。例如上海市宝山区张庙街道的公共客厅等,都为居民提供了开展多种多样业余爱好的活动场所。通过线上线下预约课程、讲座,通过“社区通”客户端等互联网工具,居民的生活需求、活动需求、交流需求都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多元化、智能化。

这些城市发展带给居民的生活福利,服务到居民的心坎里,这些细枝末节间的满足感实实在在地打动人心。我想,这种幸福感不会止于上海。上海作为一个样本,既是人们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建设城市,也是城市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积极反馈。我相信在中国的不断发展中,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样本城市,作为美丽中国的基石,不断发展壮大。

(责编:史雅乔、勾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