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女食艺,依毛的小康所依
2020年08月12日08:12 来源:人民网
走出牧女食艺时,天下起了小雨。
晚上9点,藏女依毛还站在刚才被劝下的地方,隔着门与我们挥手道别。餐馆内,食客有说有笑,推杯换盏;黄河路上,行人车辆不紧不慢,各行其道。
36岁的依毛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智青松多镇果江村的牧民。几年前,她花光了积蓄,但依然没能救回重病的父亲。虽然3个孩子上学不需要花学费,但仅靠挖虫草的收入,依毛独自抚养4个孩子着实入不敷出。
2016年,依毛通过自己申请、村民评议等程序,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按当地易地搬迁扶贫政策,她分到了一套近80平米的房子,可六十多岁的母亲说啥也不愿意女儿搬出牧区:“她靠什么过活呢?”
现在看来,母亲的担忧有些多余。依托党的好政策,依毛当上了生态管护员,每月有1800元固定工资,再加上果江宾馆的分红收入,2017年,依毛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更让母亲想不到的是,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依毛认识了自己的结对“亲戚”张雪华,在张雪华的鼓励下,依毛决定自主创业。2017年,参加完当地组织的厨艺培训后,依毛跟张雪华商量:她想开一间藏餐厅。
拿出手里的全部积蓄、申请了政策性小额免息贷款3万元、借款6万元,2018年4月,牧女食艺开业了。虽然只有小学一年级文化水平,但上过学的孩子们可以帮依毛算账,并教她学会了使用计算器。
“饭菜味道很正宗,量大还实惠。吃过饭也能要上一壶茶,在二楼的包间跟朋友们喝茶聊天。”食客的好评让餐馆的生意越来越红火,2018年,餐厅每月收入达到三四千元。
“老板对我很好,可能是因为她自己吃过苦,知道我们的不容易。”在餐馆打工补贴家用的尕日杰是青海师范大学的大一学生,“她不像我的老板,更像是我的大姐姐。”
“日子好起来了,妈妈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大女儿谢多吉今年上初一,搬出牧区后,她再也不用骑着马走很远的路去上学了。“长大了我想当老师!因为老师懂得多,可以教别人知识。”谢多吉普通话说得蛮好,大概因为面对陌生人,她有些害羞。
“想吃的能吃上,想穿的能穿上,想去的地方能去。”依毛能听懂汉语,但不能用汉语交流,客串翻译的副镇长才让措告诉我们,这是依毛对“小康”的理解。
才让措偷偷告诉我,依毛正在学车。虽然现在家里还买不起车,但依毛相信,自己很快就能攒够钱,“想开车带孩子们去外面看看”。“她觉得自己这么大了还不会开车,不好意思说。”才让措笑着说。
我问依毛,现在脱贫了,餐馆生意也越来越好,对党的政策有啥想说的?依毛说着什么,脸上堆起了笑。才让措也笑了,可她的翻译让我们愣住了:“没什么好说的!”
依毛似乎察觉到了我们的困惑,急切得盯着才让措。才让措这才反应过来:“她的意思是说,党的政策好——好得没话说!”
我们“恍然大悟”都笑了,依毛也抿着嘴笑了。
(视频拍摄、剪辑:唐宋、陈安阳)
(责编:丁涛、韦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