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吉林篇

特写:院士现场支招 养牛还能“变”出蘑菇来

人民网记者 姚奕

2020年07月22日16:5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青山环抱,绿意盎然。整齐的一排排现代化牛舍旁,高级别的农业技术现场指导幕天席地进行。

养牛和种植蘑菇,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居然能结合在一起?还能实现循环经济?有院士现场指点就是不一样。

7月8日下午,吉林汪清县吉天然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肉牛养殖扶贫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团队到这里了解黄牛产业建设实施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菌物学家李玉,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张越杰,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副院长庞德良,作为调研活动的“智慧担当”,与人民网记者一同来到基地。

面对客人,基地项目负责人林楠有条不紊地介绍着项目思路和未来规划。这是一个总投资达到6.35亿元的项目,方案和实施已经成熟周详,计划围绕着肉牛养殖开展包括繁育、养殖、屠宰、交易以及有机肥生产等在内的全产业链建设。不过,李玉院士仍然发现了可以“变”出新收益的空间。

“你们怎么处理牛粪?”听完介绍,李玉院士提出了一个问题。

“进行有机肥生产。”林楠很快回答。

“怎么没想过用牛粪来栽培双孢菇?栽培完了一样可以作为有机肥,却多了一项收入!”院士支招说。

“我们的专长是养牛,还真不知道可以这样操作。”林楠回答。

李玉笑了,转而对在场的汪清县副县长崔永国说,“用牛粪和秸秆混合,可以栽培双孢菇,收益可比直接做肥料高多啦!”

崔永国惊喜:“这样的话,秸秆也有去处了,不用为处理秸秆发愁了。”

院士继续支招:“汪清是黑木耳之乡,种植黑木耳的菌包用完了,也可以用来栽培双孢菇。”原来,种植黑木耳的菌包里既有木质素,也有纤维素。黑木耳“吃”木质素,双孢菇“吃”纤维素,所以两者可以共享一个菌包。只花费一份菌包成本,可以收获两份产品。

耐心地对在场的人们解释完原理,院士又幽默地说:“这就是所谓的循环经济。县里要是想办法把双孢菇项目上了,就赚到啦!”

李玉院士开了头,专家们也开始纷纷加入讨论,话题从养牛产业延伸开去。直到调研团队离开,当地负责人意犹未尽,跟专家相约时间再进行深入交流。

不远处,微风轻拂,牛儿悠悠踱步吃草。

(责编:任佳晖、史雅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