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上海篇

記者手記:觸摸大上海裡的小確幸

葛俊俊 軒召強

2020年10月12日15:09  來源:人民網-扶貧頻道

8月中旬正值今夏末伏,高溫預警持續發布,“大道康庄”上海調研行正趕上上海最熱的天氣。

從崇明、寶山、虹口、楊浦、長寧再到金山、奉賢,5天7區15個調研點,行程滿滿,收獲同樣滿滿。

“大道康庄”上海調研團隊在上海玻璃博物館前合影 邵舒浩攝

我們探索了網紅打卡地“上海玻璃博物館”,感受到了設計融入玻璃的靈動多變﹔徜徉在楊浦濱江,感受百年“工業鏽帶”變身百姓“生活秀帶”的愜意﹔探訪了張廟街道社區居民公共客廳,解鎖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裡”的“小康密碼”﹔走進了金藍子蔬菜基地,從阡陌農田中高速運轉的拖拉機、移栽機、播種機聲中,感受上海現代農業發展的魅力……

“大道康庄”上海調研團隊走進金藍子蔬菜基地 人民網 軒召強攝

在繁華市中心的江蘇路街道,我們直奔岐山村故事商店、岐山自治花園、便民服務點,關注到租戶在老洋房的生活現狀,了解到修鞋師傅從戶外搬到室內的背后故事。每一次停留,都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情況,聽到了原汁原味的故事,撈到了真真切切的干貨。

天氣炎熱,留剪影一張 人民網 葛俊俊攝

每個區每個調研點預留的時間非常有限,大家舍棄了午休,爭分奪秒,期待多交流多學習,通過我們筆下的文字和拍攝的畫面傳達更多的寶貴經驗。

“抓緊時間,這個地方我一定要介紹!”“我們區還有很多優秀的點值得看!”“你們留給我們的時間太短!”一路走來,這幾句話幾乎聽出了老繭。

每個調研點負責統籌安排的同志們一邊遺憾,一邊精准銜接下一個調研點。採訪團隊成員們也每天周而復始重復著同樣的心理歷程——從抵達時的無比新奇到離開時的意猶未盡,時間對我們來說,太過珍貴。

“大道康庄”上海調研團隊確認當天的宣傳海報 人民網 葛俊俊攝

調研過程中,來自總網的同事們和上海頻道採編同事密切配合,有直播,有特寫,有綜述,分工明確。沒有996,沒有007,加班到深夜早已成為家常便飯,隻想更快更高效地寫出、剪輯出我們所探尋到的“大上海裡的小確幸”。

抓拍鏡頭時,“大道康庄”上海調研團隊的葛俊俊摔倒在農田邊。 人民網 董志雯攝

烈日下的直播、農田裡滑倒、被蚊子叮得滿腿包、一上午喝三瓶礦泉水也不解渴、車內溫度比車外高,背后的汗水凝結成了鹽花……沒想到在末伏的上海,我們深切感受到了高溫的折磨。

然而,痛並快樂著。不過幾天的調研,像生命中開出的絢爛煙花,轉眼即逝。也正是這幾天的經歷,增加在一起,重疊出了我們生命的厚度與高度。

收獲,同樣超乎了想象:從一個個小切口,我們看到了上海正在加快建設人民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上海正以高質量發展,回應人民期待﹔上海正匯集民智民力,探尋善治密碼,一幅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絢麗畫卷正徐徐鋪展。

(責編:史雅喬、勾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