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信心,源於他們
2020年09月30日18:16 來源:人民網
在湖北採訪,聽到最多的是這句話——“我有信心”。
34歲的張亮因地制宜,總結出的“135林下生態養殖模式”幫助千余名貧困戶戶均增收至少5000元,他表示:“希望把養雞合作社做成上市公司,我相信自己能行!”
51歲的熊愛華對未來充滿信心,此前因丈夫生病,家中欠下債務,如今通過出租自家房屋及打零工,家中早已實現脫貧,“等女兒大學畢業后,我希望回到家鄉好好生活”。
89歲的吳傳發喜歡唱“湖北慢板”,“上街逛商場,身上不帶錢﹔消費購物坐公交,刷卡能兌現……”一首《我們的生活比蜜甜》歌頌著美好生活,“我相信,未來的日子隻會越過越好”。
句句充滿信心的話語,張張展現笑顏的面孔,生動詮釋著湖北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
殊不知,剛剛過去的2020年上半年,對湖北而言,是難關。
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際,面對疫情災情這兩道“加試題”,湖北能否如期完成任務?對此,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萬勇表示:“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底氣克服疫情災情影響,同全國一道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湖北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不僅僅來自於黨中央的領導和各方面大力支持,更是來自於當地政府、企業、老百姓共同凝聚起同舟共濟、眾志成城的強大力量。
這種力量,來源於創新。電商網購給滯銷的湖北農產品打開了一條創新之路。為了幫助企業賣出滯銷產品,當地縣委書記、副縣長化身“帶貨主播”﹔在某電商平台,主持人和帶貨網紅為湖北特產帶貨。
這種力量,來源於團結。一句“沒有為湖北拼過命,可以為湖北拼個單”,激活了全國網友的購買力﹔為了讓行動不方便的老人吃得上飯,武漢青山區社區食堂負責人提供上門服務。
這種力量,來源於支持。湖北政府多措並舉戰“疫”戰“貧”,實現了“兩手抓、兩不誤”。穩就業方面,對內實施公益崗位“倍增計劃”,對外推動與東部六省勞務協作行動﹔保產業方面,落實疫情期間貸款延期、利率優惠等政策﹔促消費方面,推動中國社會扶貧網湖北特色館等平台建設。
“惟楚有才,於斯為盛。”目前,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洪水也已退去。荊楚兒女還將繼續發揮“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團結互助、勤奮拼搏,攜手奔跑在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上。畢竟,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責編:崔競文、史雅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