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寧夏篇

寧夏扶貧辦主任梁積裕:年底能夠實現脫貧目標

劉紅 曾偉 方開燕 高嘉蔚 曲源 王晶 王嘉澍

2020年09月29日16:05  來源:人民網

近日,“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走進寧夏。寧夏回族自治區扶貧辦主任梁積裕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寧夏將緊盯現行標准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面落實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各項政策舉措,如期完成剩余1.88萬貧困人口脫貧、西吉縣摘帽的目標任務,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人民網:請您介紹一下寧夏脫貧攻堅戰的總體進展情況。

梁積裕:寧夏南部山區曾經有“苦瘠甲天下”之稱,西海固地區是我國最早進行大規模有組織開發式扶貧的地方。黨的十八大以來,寧夏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干部群眾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兩次視察寧夏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凝心聚力、盡銳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由2014年建檔立卡時的80.3萬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1.88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9.96%下降到0.47%,110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年純收入由5550元增加到10415元。

2020年6月8日到10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寧夏視察,第一站就到紅寺堡區移民村——弘德村考察脫貧攻堅工作,對寧夏的脫貧攻堅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提出了新的要求。從目前的工作進展和實際效果來看,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決心如期實現剩余一個貧困縣脫貧摘帽、1.88萬貧困群眾脫貧退出這個目標,讓寧夏貧困地區與全區和全國人民一道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人民網:可以說,“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是我國扶貧開發的發源地,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那麼,寧夏在擺脫貧困這一難題上形成了哪些值得推廣的經驗?

梁積裕:黨的十八大以來,寧夏脫貧攻堅工作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視察寧夏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按照黨中央總體部署,全區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實踐當中創造了一些好的經驗模式。

一是閩寧協作。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要戰略。1996年,中央確定福建對口幫扶寧夏,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擔任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組長,直接組織實施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經過24年不斷努力,閩寧協作探索出“聯席推進,結對幫扶,產業帶動,互學互助,社會參與”五項機制。閩寧村現在變成了閩寧鎮,實現了從“干沙灘”到“金沙灘”的轉變。閩寧協作已經成為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的一個生動范例。

二是易地扶貧搬遷。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寧夏開始實施吊庄移民,持續推進6次大規模移民搬遷安置工程,累計搬遷123萬人。這一百多萬人從不適合人類生存的西海固地區,搬遷到了引黃灌區適合發展的地區,通過建設產業園區、多渠道務工就業等持續增加移民群眾收入,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三是全面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實施了農村危房危窯改造工程、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49萬戶群眾住上了安全住房,解決了140多萬人飲水安全問題,貧困地區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5%以上,困擾西海固百年以來的吃水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四是產業扶貧。寧夏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提高群眾收入、實現脫貧致富的必由之路,實施“四個一”示范帶動工程,培育產業扶貧新業態,努力提升扶貧特色優勢產業增收能力,推動實現貧困戶產業項目、技術培訓、小額信貸、幫扶措施、農業保險“五到戶”。通過“四個一”和“五到戶”,寧夏釀酒葡萄、養牛、養羊、枸杞、冷涼蔬菜、小雜糧等產業這幾年發展規模和效益都有了大的提升。現在農民收入的結構當中,生產經營性的收入達到了40%以上,這樣就為今后脫貧致富奠定了好的基礎。

人民網:習近平總書記說,“閩寧鎮探索出了一條康庄大道”。您認為,這裡所指的“康庄大道”是什麼樣子的?有何意義?

梁積裕:在閩寧兩省區的共同努力下,幾千人的小移民村現在發展成了六萬六千人的閩寧鎮,收入也從過去人均500多元增加到現在的近14000元,翻了20多倍,閩寧鎮由一個“干沙灘”變成了一個“金沙灘”。

我認為這是一條先富幫后富、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開辟了一條擺脫貧困的路子,探索了一種山海攜手的模式,錘煉了一種接續奮斗的精神,凝聚了一種眾志成城的力量,走出了團結協作、艱苦奮斗、脫貧發展的社會主義康庄大道。閩寧協作已經成為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的一個生動范例,充分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偉力,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性。

人民網:當前,寧夏隻剩一個縣還未脫貧。進入脫貧倒計時,寧夏脫貧攻堅工作的重心在哪裡,目前實施的進展和成效如何?

梁積裕:西吉縣是寧夏貧困程度最深、貧困人口最多的一個縣。經過多年努力,西吉縣的脫貧攻堅已經打下比較好的基礎。去年的貧困發生率已經達到了脫貧的標准,但是西吉縣的產業基礎比較薄弱,自然條件也相對比較差。所以將西吉縣放在2020年脫貧,目的就是要進一步鞏固、夯實脫貧基礎,實現高質量的脫貧。

今年以來,國家和自治區對西吉縣實行挂牌督戰,自治區黨委書記陳潤兒親自挂牌督戰。自治區從各個方面加大對西吉縣幫扶、支持的力度。西吉縣的廣大干部群眾把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全縣上下的共識來全力以赴進行集中攻堅,目前“兩不愁三保障”已經全面實現,今年年底能夠實現脫貧目標。但我們絲毫不能鬆勁懈怠,持續發力防鬆勁、嚴把標准防闖關、鞏固成果防返貧,持續開展“四查四補”。一是堅決完成剩余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因戶施策,幫扶到人,確保剩余的貧困人口能夠全部高質量脫貧﹔二是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包括產業扶貧、務工就業、消費扶貧,特別是對一些缺少勞動力的群眾要落實好社會兜底保障政策。

人民網:脫貧並不是終點。脫貧攻堅圓滿收官后,如何鞏固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

梁積裕:一是鞏固脫貧成果,這也是下一步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方面。比如養牛和養羊產業上,現在一方面要擴大規模,另一方面要加快深加工的步伐,以及與深加工相關的物流、儲藏等產業的發展,能夠提高整個產業的效益。另外,像枸杞、釀酒葡萄、小雜糧、冷涼蔬菜等,在擴大規模的同時,把加工增值進一步地發展起來,讓貧困群眾能夠從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當中實現就業和提高收入。

二是要進一步完善帶貧減貧機制,依托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這種形式,帶動貧困戶收入的增加。

三是消費扶貧。貧困地區的農產品不僅要賣出去,還要賣個好價錢。近年來,寧夏採取各種措施擴大消費扶貧的規模和渠道。目前,寧夏正在開展消費扶貧月活動,讓扶貧產品能夠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增加貧困群眾的收入。

在脫貧攻堅過渡期內,寧夏將保持扶貧政策基本穩定。緊盯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研究謀劃好鞏固脫貧成果的政策和工作措施,實現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    

(責編:曲源、張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