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頭果香心頭歡喜 “蘋果之鄉”脫貧奔小康

鄧楠 吳超

2020年09月27日15:29  來源:人民網

車行陝北,黃土高原的山峁之間,綠色竟成主色調!

8月的洛川,沉甸甸的蘋果挂滿枝頭,早熟蘋果已經開始採摘,果園裡歡聲笑語,又是一個豐收年。

“洛川高塬,百裡果香”,延安洛川是陝北蘋果的發祥地,這裡塬面平坦、日照充足、自然條件優越,發展蘋果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出產的蘋果質優果脆,含糖量高,香甜可口,素有“蘋果之鄉”的譽稱。

1947年,阿寺村青年李新安用毛驢將200棵蘋果樹苗馱回洛川,在自己的6.7畝地上建起了洛川縣第一塊果園。時至今日,洛川蘋果總面積達到53萬畝,農民人均3.3畝,居全國之首﹔蘋果總產量93萬噸,果農人均可支配收入13249元。2019年底,洛川縣農業產值為36.65億元,其中蘋果產值33.91億元,佔農業產值的92.5%。

一堆“干柴棒”栽下去 棵棵“搖錢樹”長起來

陝北蘋果之父李新安的兒子李蛇喜給記者講述李新安的創業故事。吳超 攝

“1947年春天,我父親用毛驢將親手栽培的200多棵樹苗從河南靈寶運回洛川。”“陝北蘋果之父”李新安的兒子李蛇喜說,剛開始試種時被鄉親們認為是“干柴棒”。1951年,李新安精心管護的蘋果園結果了。他帶著蘋果入鄉串戶叫賣,用自編的順口溜宣傳蘋果樹是“搖錢樹”,甚至步行200多裡地,到延安行署大院去宣傳。村民們漸漸開始認可和接受蘋果種植,幾十年間,從李新安到家家戶戶,從阿寺村到洛川全縣,果樹數萬畝,年收千萬斤。90年代初,洛川蘋果被作為亞運會指定水果,洛川縣委、縣政府更加堅定了發展蘋果產業的信心和決心,蘋果成了洛川經濟發展中的主導產業。

這棵蘋果樹是李新安種下的,被當地群眾稱為“功臣樹”。吳超 攝

不過,隨著蘋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大家也逐漸發現果園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市場對果品品質需求不斷提升。這數萬畝“搖錢樹”究竟還能堅持多久?

經過數次全方面研究,2018年,洛川開始大力推行種植矮化密植園,“蘋果第一村”阿寺村再次成為該縣首個“試驗田”。

變革總是艱難的。“把老果園挖了換矮化樹?純粹是胡說!”一開始,全村大多數果農都是反對的,“老樹換新樹,投入大、見效慢,還要花時間和精力管理,培育新果樹的前幾年基本沒有收益,這讓大伙靠什麼吃飯?”

為了解決鄉親們種植矮化樹的后顧之憂,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認可,村干部多次向大伙宣傳並帶著村民外出參觀學習。洛川縣委、縣政府更是表示,隻要果農願意,免費提供竹竿、立架,為果農出資購買樹苗。

“當得知一畝矮化樹果園的毛收入能比以前高幾倍時,鄉親們才開始嘗試建新園種新果。”永鄉鎮黨委書記李新鎖回憶說。

在田間地頭,一場如火如荼的農事更新開始了……新果園採用先進的滴灌系統。“矮化樹產量高、品質好、效益好,而且果樹間空間大,方便機械化作業,管理也方便,達到省工、省時、省肥、省水的目的。”洛川縣蘋果局農機科王小東說,矮化樹蘋果挂果早,每畝產量能達到8千到1萬斤。

果樹變矮了,果農的錢袋子更鼓了,“試驗田”再次成功!

兩年多來,阿寺村共改造殘敗果園400畝,建成高標准矮化密植示范園300畝。以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作為轉型升級成為了洛川蘋果高質量發展的切入點。矮化密植果園覆蓋了洛川全縣所有鄉鎮,種植面積累計達到10萬畝。

“高山遠山森林山,低山近山花果山。” 如今的洛川,正如曾經李新安對阿寺村林果發展規劃中所描述的景色一樣,放眼望去,除了房舍和道路,遠近全是蘋果樹,碩果枝頭挂。

轉型升級 蘋果產業“后整理”助增收

如果說“矮化密植”是洛川蘋果的“前生產”的話,那麼“分揀”“包裝”“市場營銷”等則是推動蘋果產業的“后整理”。

2017年,延安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推進蘋果產業“后整理”,著力在蘋果分揀、包裝、冷藏冷鏈、市場營銷等各個環節上下工夫,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蘋果產業附加值,讓群眾在全產業鏈上增收。

在陝西頂端果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頂端果業)的生產車間裡,一個個新鮮的蘋果通過選果線,經過測外觀、測糖酸比、測霉心等環節的智能篩選,“淘汰”不符合標准的蘋果,然后按照不同規格和需求,分流到各個渠道進行包裝和對外銷售。主管王雅玲表示,“蘋果經過第一道選線時,主要檢測其外觀上是否有疤和爛掉的地方,系統會對蘋果進行360度的檢測,拍攝照片達到40多張。”2019年,洛川全縣蘋果產業“前生產”“后整理”同步發力,新建選果線6條、冷氣調庫7萬噸,蘋果產業現代裝備水平大幅提升。

在做好蘋果產業的同時,洛川縣還打造了蘋果關聯產業加工園區,工業結構不斷邁向多元化,2019年,全縣規上工業預計實現增加值170.9億元,增長3.7%。頂端果業總經理習張喜很有信心,“我們通過標准化生產、數據監測以及全產業鏈的物聯網可追溯系統,全面提升了蘋果產業的附加值。”

“頂端果業”總經理習張喜介紹蘋果無人售貨機。 吳超 攝

為了迎合大眾新的消費習慣,終端銷售方式也有了供給側改革。在機場、高鐵站、商場等公共場所,由頂端果業研發的無人售賣機中,一個蘋果可賣到10塊錢,消費者隨時想吃隨時買。

頂端果業車間。吳超 攝

從李新安栽種的第一棵蘋果樹到帶動全村、全縣脫貧致富,從粗放式銷售到蘋果按個賣。70余年,在革命老區的黃土地上,一片片的蘋果林成為群眾致富的“幸福林”,也成為了革命老區的主導產業。蘋果產業現代化的發展再次擦亮了延安蘋果的金字招牌,也為老區群眾走上康庄大道奠定堅實的基礎。

(責編:王震、史雅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