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遼寧篇
充上電的“老虎”很牛!——老虎村脫貧記
2020年09月19日10:07 來源:人民網
老虎村又旱了,而且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嚴重的干旱!
“咱這地方,十年九旱!大太陽可勁晒,苞米就打蔫……”致富帶頭人張旭看著村裡的玉米地忍不住搖頭嘆氣。“這要是在前幾年,趕上這年景,咱老虎村就又成‘病貓’了。”
位於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興隆山鎮的老虎村,名字很威風,但這隻“老虎”過去一直沒啥精氣神。村子地處科爾沁沙地南緣,全年日照時長達1600多個小時,風沙一年刮兩次、一次刮半年。老虎村的人祖祖輩輩種玉米,土裡刨食、看天種地。最多時候老虎村有170多戶貧困戶,“窮到娶不起媳婦、看不起病,親戚看見咱都躲著走。” 張旭回憶說。
張旭算是老虎村的能人。看種玉米沒錢賺,便開始琢磨搞養殖,養過鵝、養過豬、養過羊……攢了點積蓄,最后發現養牛飼料成本低、牛的免疫力強,市場價格又比較穩定,是個致富的好門道。從2007年開始,張旭家牛棚裡的牛就越來越多,一家人的日子也越過越好。
就在張旭開始養牛那年,同村的趙向黨得了腦血栓。
女兒、女婿外出打工,趙向黨老兩口靠種玉米為生,一年收入不過2500元,“吃飯都緊緊巴巴,買藥看病就更難了。”趙向黨說。
同在老虎村,張旭和趙向黨兩家人,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兩條路。張旭家裡蓋了新房、買了新車﹔趙向黨老兩口的日子則是米缸見底、口袋空空。“聽著老張家牛棚裡哞……哞……的叫聲,咱這心裡呀,不是滋味啊!”說起這些,趙向黨的老伴梁淑華忍不住地開始掉眼淚。
離趙向黨家不遠的蘇軍一家也是貧困戶。日子過的艱難,丈夫得上了抑郁症,蘇軍得了乳腺癌,家裡5歲的孩子看見生人就躲起來,總是從門縫后面看人。
在老虎村的170戶貧困戶裡,近160戶都是這樣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一個病號拖累一家是貧困戶的常態。
這些年,先富起來的張旭不斷幫襯有困難的鄉親,誰家揭不開鍋,張旭都會幫一把。很多單位也經常到老虎村來捐錢、捐物。“這種幫法隻能解決一時、解決不了長久,就是雨過地皮濕”張旭說。
牛棚“充電”,老虎村“造血”
2017年,養了十年牛的張旭,已經是老虎村的養牛第一人,不僅有自己的農業合作社,還當上了全國勞動模范。這一年,他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庄嚴承諾。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十九大報告裡的庄嚴承諾讓張旭又喜又急。老虎村怎麼才能富起來,自己養牛有了好經驗,怎麼才能讓大伙都走上這條致富路?在北京開會期間,張旭向遼寧的黨代表們求助。好點子很快碰撞出來了:棚下,養牛﹔棚上,發電!
阜新市彰武縣老虎村光伏電站 邱宇哲 攝
把太陽能電池板建在老虎村的牛棚上。啟動資金由國家電網遼寧電力公司負責投入,政府招投標建設並開展監管,收益用於購置母牛發給貧困戶,張旭的合作社免費為貧困戶提供養殖技術和疾病防疫等服務。貧困戶依靠養牛實現脫貧。這種“養殖+發電”的扶貧新模式讓張旭看到了希望。
有了好點子,看准了新路子,剩下就是一個字:干!
2018年3月,阜新供電公司作為屬地單位派駐扶貧工作隊,時任國網彰武縣供電公司綜合管理部主任的才宇新被派到老虎村,帶著同事開始辦理光伏電站建設的前期手續,協調各部門現場辦公,根據項目規劃位置、發電裝機容量,量身定制接入系統方案。阜新供電公司還為光伏扶貧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優化並網流程,保障光伏發電項目順利並網。很快,在老虎村的牛棚上,總投資315萬元的光伏發電板相繼安裝到位,年發電量為60萬千瓦時,年收益約45萬元。
“晒得俺們十年九旱的大太陽,開始給俺們賺錢啦!”老虎村的村民看到了光伏電站都很高興,但是這錢怎麼用又成了難題。張旭和供電公司的同志要用發電的錢買牛,讓貧困戶養牛致富。但是有些困難戶並不這麼想,“還買啥牛啊,直接給錢多好!”趙向黨的老伴梁淑華聽說發牛不發錢,就老大的不樂意。在老虎村,很多困難戶等、靠、要已經習慣了,沒想過也不相信能通過自己的勞動實現脫貧致富。
“咱家之所以困難,是因為沒有賺錢辦法,光伏發電的錢,就算都給大伙分了,也解決不了問題,養牛是靠自己,靠自己最踏實!” 在趙向黨家,張旭和才宇新輪流做老兩口的工作。趙向黨對養牛有顧慮:“養牛成本高,養不好賠錢咋辦?”為了打消他的顧慮,張旭和當地供電公司專門請技術員為他講解肉牛飼養方法和常見傳染病的診斷、防治辦法。
趙向黨老伴正在自家新建的牛棚喂牛。邱宇哲 攝
連哄帶勸,趙向黨老兩口養上了一頭帶孕母牛,半年沒到這頭母牛產了一頭小牛犢。老兩口用這頭小牤牛向張旭換了一頭代孕母牛。 “現在,家裡的母牛接連繁育,已經有9頭牛了,總價值估算在18萬元左右。”趙向黨掰著手指、算著收益,一旁的老伴高興的合不攏嘴。
“人家老趙腦血栓都養上牛了,你比他年輕這麼多,更是啥也不差了。”才宇新和張旭倆人拿趙向黨做例子,又做起了蘇軍一家的工作。“農村的事,都是一家看一家。老病號趙向黨家都能脫貧,其他人的工作就好做多了。”張旭說。
很快,蘇軍家裡就有了第一頭帶孕母牛。
“這個村子最大的變化不僅僅是大家有了新的收入,而是動起來了!家家戶戶都在忙活!” 才宇新說。
光伏發電順利並網,電網公司的同志們也跟老虎村的鄉親們結下了情誼。2019年,才宇新主動申請當上了老虎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這一年,老虎村有100多戶養上了牛,老虎村整體脫貧摘帽,貧困戶人均年收入超過4500元。
農民“充電”,老虎村上網
“讓老虎村脫貧致富,隻改造電站、改造牛棚還不行,關鍵是要讓這裡的人發生轉變。”國家電網遼寧公司董事長石玉東說。老虎村養牛的農戶越來越多,品種怎麼選、飼料怎麼配、疫病怎麼防、市場怎麼闖?大家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國家電網遼寧公司出資在老虎村建了一個小型的旭光農家書屋,公司捐贈了7000冊圖書。
2019年7月27日,旭光農家書屋正式開放。當天,彰武縣畜牧局專家現場向貧困戶講解養殖常識。“為了提高旭光農家書屋的利用率,我們制定了長期使用規劃。”才宇新說。駐村工作隊主動送書進戶、村民還可以點名購買,張旭和才宇新定期組織專家技術人員到書屋給鄉親們上課。
這個小小的旭光農家書屋,也成了老虎村裡另一個“充電站”。
走進旭光農家書屋,正在查閱材料的李躍雙指著手上的《科學養牛知識》說:“養牛幫我脫貧,總不能啥都得讓別人教,這裡氛圍好,隔三差五,我就來書屋看看書,希望把牛養的更好。”
如今的老虎村,在養牛脫貧的帶動下,村民生產熱情高、學習勁頭足。
“才書記,我是張淑芬。我家有些黃豆,你能幫忙銷售一下嗎?”“好的,下午派人去家裡收貨。”才宇新笑著撂下電話。
疫情期間,國家電網阜新供電公司幫老虎村裡開了一個網店。“我們按照高於小商販的價格向村民收貨。經過加工和包裝,在網店上銷售,銷售利潤都用於扶貧。”才宇新介紹說。
今年6月,才宇新還當上了“網紅”,一場老虎村特色農產品的直播帶貨,銷售額就超過80萬元。
“憑借自己雙手改變命運,才能走出一條康庄大道。”才宇新看見村民們日益改善的生活,幸福感溢於言表。
蘇軍的兒子在自己家的牛棚前開心地和大家打招呼。邱宇哲 攝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蘇軍的兒子正在院子裡幫媽媽喂牛,看見家裡來了客人,那個原來總躲在門縫后面看人的小男孩,大大方方的給記者背起了古詩。
如今蘇軍家的牛棚裡有了6頭牛,蘇軍算了一筆賬,“現在市場價一頭牛能賣2萬多元,小牛犢養五、六個月能賣到6000多元”。蘇軍的兒子明年就上小學了,天天喝牛奶,身體特別結實,還能幫家裡干活兒,老虎村的人誰見誰稀罕,都朝他叫“小老虎”。
看著兒子一本正經的教記者怎麼喂牛,蘇軍眼圈紅了 “家裡條件好了,全家心情都好。孩子也懂事,這日子有盼頭了……”
(責編:仝宗莉、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