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專訪雲南省德宏州委副書記胡小成

小州大教育 扶貧先扶智

祝鴻偉 孫陽 趙晶 高亞永 李發興 吳昊

2020年09月15日15:0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近年來,德宏州始終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兩次考察雲南重要講話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根本遵循,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標准和“六個精准”要求,舉全州之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書寫了德宏邊疆各族群眾攜手共建全面小康社會的精彩篇章。經過持續奮戰,德宏州4個貧困縣已脫貧摘帽,18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4.91萬人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6.05%下降至0.31%,4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為深入宣傳黨中央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決策部署,全方位反映黨和人民的奮斗實踐,深刻揭示中國道路的光明前景,人民網於7月3日在北京啟動“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近日,採訪團走進雲南,分赴德宏州、普洱市、西雙版納州、曲靖市、昭通市等地進行調研採訪。期間,中共德宏州委副書記胡小成接受了人民網獨家專訪。

  胡小成在專訪中表示,德宏州委州政府聚焦少數民族脫貧工作,採取了一個集團幫扶一個民族,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轉變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等有德宏特色的針對性措施,推動貧困群眾生產和生活方式的雙重變革,讓黨的民族政策和脫貧攻堅政策在邊疆民族地區落地生根。

  以下為專訪內容:

  人民網專訪中共德宏州委副書記胡小成(攝影/賈翔)

  人民網: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作為少數民族自治州,在扶貧工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難,通過哪些具體做法為少數民族精准扶貧?

  胡小成:德宏的脫貧攻堅工作存在特殊瓶頸,一是直過民族一步跨千年,整個社會發展程度比較低﹔二是少數民族地區生產生活方式相對落后﹔三是老百姓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較低,語言的交流存在問題﹔四是直過民族自我發展的能力比較弱,內生動力不足。針對德宏的特殊的情形,州委州政府聚焦少數民族脫貧工作,採取了有德宏特色的針對性措施。

  第一,一個集團幫扶一個民族。比如,德宏的阿昌族佔全國阿昌族總人口的80%,2014年德宏阿昌族的貧困發生率將近18%。按照雲南省統一部署,由雲南煙草公司對阿昌族實施整體幫扶。幾年下來,省煙草公司整合各方資源,對阿昌族聚集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民居改善、產業幫扶等,投入資金逾12個億。通過這幾年的幫扶,阿昌族實現了“一步跨千年”,整個民族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二,堅持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近年來,德宏州委把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加大教育幫扶的力度,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有學上、能上學、要上學和上好學。從2014年到2019年,全州投入教育幫扶的資金21.12億元,新建和改擴建了280所中小學。到2020年6月底,德宏實現了建檔立卡戶的孩子輟學清零。今年,德宏有13名考生進入全省文理科前50名,這個成績對於邊疆民族地區來之不易,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德宏州堅持“小州辦大教育”的指導思想,加強教育扶貧,阻斷貧困的代際轉移,對於民族貧困群眾的脫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轉變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德宏是雲南甘蔗的主產區,甘蔗種植以后基本不需要管護,所以也被稱為“懶庄稼”。在這樣的生產條件下,老百姓平時農活不是很重,長期以來形成了懶散的生活習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我們大力培育和引進蠶桑產業。蠶桑產業的特點是種桑養蠶勞動強度並不大,但是需要蠶農持續關注,所以我們把它叫做“一個讓老百姓勤快起來的產業”。目前我們在隴川打造蠶桑產業園區,計劃通過三到五年的培育,蠶桑產業能發展成為百億的產業集群。

  通過這幾年的幫扶,少數民族地區農村的面貌、基礎設施建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貧困群眾生產和生活方式的雙重變革,才是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這也是我們黨的民族政策和脫貧攻堅政策在邊疆民族地區的生動的寫照。

  人民網: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德宏州的幫扶取得了哪些成效?

  胡小成:自2016年滬滇扶貧協作開展以來,上海累計投入資金將近5個億,有力地助推了德宏的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扶貧協作工作主要採取了幾方面的措施:

  第一,構建全方位工作協作機制。除了定期的互訪機制外,上海的11個鎮街結隊幫扶德宏11個貧困鄉,上海的50家企業結隊幫扶德宏50個貧困村。上海發揮市場、流通的優勢,德宏擁有優質農產品,所以雙方共同打造了從田間地頭到上海市民餐桌的幫扶模式。近些年,德宏的冬季馬鈴薯、鮮食玉米、茭白等蔬菜大量銷往上海,深得上海市民的喜愛。

  第二,雲品入滬,滬企入滇。德宏在上海青浦區建立了農產品直銷店,上海青浦區幫助德宏在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設立了專櫃。每年,德宏州都會組織的農業企業代表,赴上海參加農產品展銷會。通過這幾年的“雲品入滬”,德宏的茶葉、滇皂角、咖啡、堅果等,大量的銷往上海市場。這幾年德宏加大了招商引資的力度,上海每年有大量的企業家到德宏來考察,一些企業相繼落戶德宏,利用其先進的生產力和管理經驗,結合德宏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有力助推了德宏的農業產業發展。

  第三,創新勞務協作模式,深化人才交流培養。德宏四個貧困縣的職業學校和上海6家企業協作,開辦了青浦班,截至目前,已經招生639名。德宏職業學院的學生到上海技術職業去培訓和學習,實現了學生從培養、實習到就業的無縫對接。這幾年,德宏不斷選派干部和教育、醫療領域的專業技術骨干到上海青浦區去培訓。同時,上海也安排挂職干部到德宏脫貧攻堅的基層一線來幫扶。

  這幾年,上海市青浦區動員社會各方力量來幫助德宏,用心、用情、用力,為德宏辦了很多實事。青浦區在扶貧協作中,體現了青浦區強烈的政治擔當,受到了德宏干部群眾的廣泛贊譽。下一步,我們將拓展協作領域,深化協作方式,努力使東西部協作更好地發展。

  人民網:下一步,在確保鞏固脫貧成果的同時,如何找尋自己的發展路徑,進一步實現高質量發展?

  胡小成:雲南的優勢在區位,出路在開放。德宏州委七屆六次全會提出來,德宏要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的發展,首先還需要圍繞“開放”來做文章。德宏是對緬甸開放的前沿和重要樞紐,國家也賦予了德宏很多先行先試的政策。下一步,中緬跨境經濟合作區的建設,將加快德宏邊境貿易區的物流、快速通關、邊貿貨幣結算及促進邊貿轉大貿等方面進行合作。德宏將把區位優勢、開放優勢變為區域發展優勢,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同時,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德宏通過多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產業,比如糧食、咖啡、堅果等。下一步,德宏將通過高標准農田的建設、糖料蔗核心基地的建設、種植園的改造提升等,來實現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隻有農業產業提質增效,貧困地區的群眾穩定增收、穩定致富,才是脫貧成果鞏固有力的支撐。

(責編:趙晶、孫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