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走進雲南

“拉祜村寨筑夢人”羅志華:脫貧后,我和村民一起奔小康

孫陽 趙晶 高亞永

2020年09月15日17:00  來源:人民網-扶貧頻道

 

勐海縣布朗山鄉曼囡村曼班三隊駐村扶貧工作組組長羅志華(賈翔 攝))

羅志華是個“倔脾氣”。

“書記給我打過幾次電話,說我的駐村工作可以結束了,問我願不願意回縣城。”駐村扶貧工作組組長羅志華來到勐海縣布朗山鄉曼囡村曼班三隊,已經5年了。

2015年12月,既是勐海縣畜牧獸醫工作站高級獸醫師又是拉祜族的羅志華,被派到布朗山鄉曼囡村委會曼班三隊,擔任駐村扶貧工作組組長。

“答應村民的事情還沒有辦完呢,尤其是養豬場,我最了解情況,我想把它再做大點。”羅志華說,鄉親們脫貧了,但是自己還想帶著他們一起學技術、奔小康。

扶貧先從“小事”做起

布朗山鄉位於祖國西南邊陲—勐海縣南部,這裡是邊境鄉、民族鄉、山村鄉,也是貧困鄉。全鄉共有建檔立卡貧困行政村6個,非建檔立卡村1個,曼囡村便是其中之一。

從2016年開始,各級黨委、政府加大了對曼囡村的硬件投入,先后硬化了村寨道路,打通了生產道路,修建了籃球場,開通了電視網絡、移動信號網絡,村子裡的基礎設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基礎設施改善了,村民的思想卻停滯不前,不會講漢語,見到生人就躲,不太講衛生。要先改變這些情況,先從小事做起。”羅志華說。

要怎麼培養村民講衛生的習慣?工作組的四人商量來商量去,想出了一個法子——幫村民理發,一切從頭開始,從改變自己開始。

他們買來理發用具,先把村裡的年輕人召集到工作隊員駐地,一個一個地給他們理發。這個辦法靈了,慢慢的,村裡的人和工作隊員的話也多起來了。同時,羅志華還組織隊員帶著村民一起打掃家裡的衛生,積極與相關單位協調各種花草苗木,組織村民進行村內綠化建設,讓村民樹立“美麗家園自己建”的理念。

扶貧先扶志,在曼班三隊,羅志華也在“扶夢”。“什麼都不想,就沒有內生動力。我們要讓鄉親們知道,日子還有另一種過法。”

攻克語言關,打破村民與外界接觸的隔膜,成為駐村扶貧工作隊的一項重要任務。羅志華帶領駐村工作隊員組織村民走進掃盲班學習,從“1、2、3、4”開始寫,從“中、國、人”開始念,從此每周二,寂靜的山寨開始響起讀書聲。同時,他組織村民向來村裡駐扎的縣民族文化工作隊拉祜族演員學唱拉祜族歌、跳拉祜族舞蹈,村寨變得熱鬧起來。

羅志華還每天組織村民收看《新聞聯播》,了解黨的富民政策、國家的變化。在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羅志華和工作隊員每季度都組織村民“走出去”,參觀發展較好的拉祜族村寨、參觀養殖和種植基地……村民們不再怯生,看到工作隊員都會主動打招呼,見到生人也不再逃跑,他們開始關心外面世界的變化。

學科技用科技 奔小康有動力

“我剛到曼班三隊時,村裡人還保留著半農耕半游獵的生活狀態。”看到這裡落后的耕作方式,羅志華決定要引導村民學科技用科技,通過發展生產脫貧致富。

近年來,羅志華每天早晨都要用廣播通知村民集體下地勞作,讓他們逐步接受新的種養殖技術。村民種水稻不願用化肥,羅志華就和隊員一起把化肥拉到田邊,手把手地教村民施肥。

工作組先后組織培訓72期,培訓人員1522人次。手把手指導村民育苗、栽種栽插、施肥和管理等。2016年,按照新學會的耕種方法,曼班三隊獲得了大豐收,很多人家第一次收獲了整整一年都吃不完的糧食。

養豬是羅志華的強項,為改變曼班三隊村民由於技術落后,生豬存欄、出欄率極低的養殖狀況,羅志華按照人畜分離、美麗宜居的要求,規劃養殖地點、養殖規模、養殖場房等建設,並積極與養殖合作社協調、聯系,分批引進了282頭小耳朵豬指導村民養殖。

“現在,村民將傳統的飼養方式改為了科學的養殖方法。養殖周期從原來的24到36月齡縮短到了6—8月。”羅志華說,養殖效益也不斷顯現:幾年來,共出欄肥豬255頭,年均85頭,戶均15頭,實現創收329100元。同時,還引進1210羽雞苗教村民進行養殖,使全村家禽存欄從164隻增加到了現在的1300隻。

同時,為了進一步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在鄉黨委政府及挂包單位的支持下,羅志華結合曼班三隊的村情及民情實際,於2019年1月創辦了“小蜜蜂”超市。超市以扶貧扶志扶勤為基本原則,通過表現換積分、積分換實物的方式,將各級組織和社會愛心人士捐贈的各類物資,通過村民勤勞、積極參與村寨治理表現,公開、公平、公正地獎勵給貧困村民。

“小蜜蜂”超市的運行和發展,有力的促進了曼班三隊的各項工作,使曼班三隊在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如今,全村17戶人家已全部走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羅志華依然在這裡,陪著村民繼續奔向新生活、開啟新奮斗。 

(責編:趙晶、孫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