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廣西篇系列報道(13)
[專訪]廣西河池市副市長、都安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陳繼勇:“貸牛還牛”讓貧困戶發“牛財”
2020年09月03日09:21 來源:人民網-扶貧頻道
8月19日—22日,“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團隊在廣西調研採訪。廣西河池市副市長、都安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陳繼勇接受人民網專訪,介紹都安縣如何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惡劣條件下布局扶貧產業,讓貧困戶發“牛財”。
廣西河池市副市長、都安瑤族自治縣委書記陳繼勇。嚴立政攝
都安縣地處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石山面積達89%,人均耕地不足0.7畝。為解決大石山區貧困群眾的增收難題,該縣探索出了一條“貸牛還牛”的路徑,即貧困戶從企業“貸”得牛犢養大后“還”給企業獲得收益。
陳繼勇表示,該縣近年按照“前端抓好技術支撐,中間抓好生產組織,后端抓好市場營銷”的發展思路,創新“貸牛還牛”“貸羊還羊”產業扶貧模式,聚焦“貸、養、還、銷”四環節,貧困戶每年每養1頭牛或10隻羊可增收5000元左右。2016年至2019年,產業從“無中生有”到形成全產業鏈條,累計帶動13.28萬貧困人口脫貧。
如今,都安縣“貸牛還牛”“貸羊還羊”產業扶貧模式已形成政府搭平台建機制、企業布局全產業鏈、貧困戶零門檻參與的三方聯動發展模式。當地政府制定“貸牛還牛”“貸羊還羊”總體框架和保障措施,引進養殖龍頭企業,落實產業扶持政策,共投入產業發展資金3.66億元﹔企業負責採購、自繁、發放牛犢或羊羔,現已建成3個萬頭種牛、5個萬隻種羊繁育基地,確保有牛羊可“貸”﹔每戶貧困戶可從企業“貸”得1頭牛犢或10隻羊羔,出欄后將牛羊“還”給企業,企業扣除成本后收益歸貧困戶。
經過多年的精心培育,都安縣瑤山牛存欄從2016年的8萬頭發展到現在的16.2萬頭,澳寒羊從零發展到10萬隻。牛羊達到出欄標准后,如何打開銷路?
“我們通過精深加工、市場營銷、品牌提升,確保牛羊產品打開銷路,促進產業做大做強,夯實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基礎。”陳繼勇說。
在精深加工方面,該縣支持企業投資3億元建成西南冷鏈倉儲物流中心、投資2.2億元建設澳寒羊全自動化冷鏈加工中心,實現“一頭牛羊變兩頭牛羊”的價值升級。
在市場營銷方面,積極拓寬新型業態“主力銷”、廣西市場“全面銷”、粵桂協作“定向銷”、社會組織“助力銷”、機關採購“定點銷”等五大銷售渠道。
在品牌提升方面,推進“三品一標”認証,參加東盟博覽會、廣東深圳農產品交易會等展銷活動,都安澳寒羊肉、瑤山牛肉分別被列入首批、第三批《全國扶貧產品目錄》,品牌影響力明顯提升。
(責編:曾帆、史雅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