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廣西篇系列報道(9)
紅色旅游+特色種植,廣西革命老區村走出富民新路
2020年08月31日09:29 來源:人民網-扶貧頻道
忻城縣馬泗村。嚴立政攝
近年來,廣西忻城縣馬泗村依托都宜忻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資源以及原始森林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紅色旅游以及特色種植業,加快邁向小康生活。
馬泗村駐村第一書記周用介紹都宜忻游擊隊紀念館。嚴立政攝
馬泗村一直注重對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挖掘,脫貧攻堅戰打響后,該村成功開發了“都宜忻革命根據地馬泗紅色之旅”旅游項目,2019年共接待游客3.5萬人次。同時,馬泗村也將紅色文化與村屯風貌改造、精神文明建設進行結合,打造了都宜忻游擊隊紀念館、都宜忻游擊隊根據地紅色文化廣場、都宜忻游擊隊革命山道和廉政警示教育基地。
“茶余飯后,許多村民都會到廣場上走一走、轉一轉。”馬泗村駐村第一書記周用說。每逢重大節日,馬泗村還會在紅色文化廣場舉行文體活動、文藝匯演、山歌比賽,向村民們宣傳富民政策、好人好事。
馬泗村位於大石山區,自然條件差,“石頭縫裡不出苗、熬盡汗水吃不飽”正是村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僅靠種植傳統的玉米和甘蔗,溫飽都難以保証,更何談脫貧致富。為此,馬泗村認真實施“農村黨員致富帶富創業工程”,發展特色種植業。
提起“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歐高龍,鄉親們紛紛豎起大拇指。憑著一股韌勁和永不言棄的精神,歐高龍成功帶動600多戶貧困戶、100多名殘疾人脫貧致富。
走進歐高龍的育苗大棚,一排排一米高的床架上擺放著百香果苗,果苗上分布合理地吊挂著各種紫外線燈、引虫燈,旁邊鋼架、薄膜、防虫網一層層地圍著,跟露天育苗迥然不同。“可別小瞧這一株株扦插果苗,市面上一株賣10至12元,我們賣給貧困戶,一株隻要4至5元,按一畝種植200株果苗計算,一畝一年可產鮮果3000公斤,產量高、見效快、效益好。”歐高龍說。
為了做大做強百香果產業並促進村民們持續增收,歐高龍在其創辦的高龍果蔬合作社成立了服務指導小組,常常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種養技能培訓,手把手地向村民們傳授果樹栽植、管理等技術。在歐高龍的帶動下,馬泗村的許多村民開始嘗試種植百香果,並很快嘗到了甜頭。2019年,馬泗村種植百香果共計3200畝,帶動貧困戶增收76戶,每戶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近年來,馬泗村提出“種桑養蠶、發展果蔬、開發現代高科技農業”的發展思路,利用豐富的土地資源、原生態的環境優勢以及與時俱進的產業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百香果、藍莓、蜜絲棗、彩珍九葉青花椒等精品果蔬種植。目前,馬泗村桑園面積達1800多畝,百香果、西瓜、藍莓、甜桃等水果種植面積達4000多畝。
高龍果蔬合作社研發的傳統手工面。嚴立政攝
高龍果蔬合作社集種植、加工、電商平台銷售於一體,摸索出“公司+電商+貧困戶”的發展路子。40戶貧困戶以每戶5萬元扶貧貸款資金入股合作社,每戶年底可分紅4000元。合作社免費給貧困戶發放果樹苗,並以保底價收購果實。此外,貧困戶在農閑的時候還可以到合作社務工,獲得務工酬勞。2019年,高龍果蔬合作社全年電商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
截至2019年底,馬泗村集體經濟收入為17.8257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750元﹔馬泗村累計脫貧416戶1650人,貧困發生率由原來的20.7%降至0.29%。
(責編:曾帆、史雅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