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廣西篇系列報道(7)
乘高鐵東風,廣西步入脫貧“快車道”
2020年08月28日08:24 來源:人民網-扶貧頻道
要致富,先修路!如今,“高鐵”這條“致富路”修得越來越快,越來越高科技。
穿越在紫荊花海裡的列車。陳泉任攝
2013年以來,廣西高鐵運營裡程實現從0到1792公裡的跨越,基本形成“北通、南達、東進、西聯”的現代化路網格局。從改變出行條件到推動產業發展、培育內生動力,鐵路已成為廣西脫貧攻堅的強力“引擎”。
銷路不再愁,市場拓寬有前景
“廠子旁邊的橋墩就是正在建設的貴南高鐵,規劃建設的都安高鐵站距離我們工廠僅僅7公裡的路程……”在都安瑤族自治縣八仙產業園裡,都安祥雲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經理藍振穩指著不遠處的施工項目,言語間充滿了期待。
貴南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包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都安縣地處大石山區,交通閉塞一直是當地脫貧致富的“痛點”。總長72公裡的貴南高鐵都安段,將一舉打通瑤鄉的發展新路子。
祥雲電子科技公司主要生產耳機等電子類產品,通過汽車運輸發貨。由於電子產品對路途穩定性要求高,長時間的顛簸容易影響質量,該公司用汽運的方式僅能將貨發往距離廣西較近的珠三角地區,遲遲無法打開京滬、川渝等地區的銷路。
祥雲電子科技公司扶貧車間裡一片忙碌的景象。朱曉玲攝
據藍振穩介紹,將來借助高鐵運輸,該公司的產品運往珠三角地區可由過去的24小時壓縮至8小時,運達國內主要中心城市也可控制在10小時以內。高鐵運輸既能極大地加快貨物周轉速度,又能保証運輸過程中的產品質量。
不僅如此,高鐵的開通還將帶來新商機。過去,客戶到八仙產業園考察需要先乘坐高鐵或飛機到南寧,再從南寧坐長途汽車到都安,交通不便曾讓很多客戶打消了進一步合作的意向。“等到高鐵開通后,客戶可以乘高鐵直達都安站,我們拓展新客戶更容易了。”藍振穩說。
隨著高鐵建設加快,已經有好幾個客戶與藍振穩聯系,主動提出合作意向。今年,該公司將增加1000多萬元的投入,擴大生產規模,預計可增加300個就業崗位,容納更多的易地搬遷群眾務工。
就業上崗快,高鐵開啟致富路
2016年5月15日,由三江南始發至廣州南的“柳州三江號”動車組列車正式開行,使三江侗族自治縣成為全國少數民族自治縣、國家級貧困縣中首個開行始發動車組的縣份。
貴廣高鐵三江南站建成通車。秦塬棋攝
這些年,三江縣富祿鄉岑洞村貧困戶姚仕輝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姚仕輝過去一直在柳州、來賓等地做砍伐工人,勞動強度高且工資不高,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緊巴巴。貴廣高鐵三江南站建成通車后,姚仕輝搭乘高鐵到廣州打工,每個月收入超過4000元,於2018年順利脫貧。“以前要去一趟廣州,路上至少需要花費一天一夜的時間,高鐵開通后5個小時便能到,這可方便太多了,既能賺錢又能顧家。” 姚仕輝說。
2019年初,姚仕輝辭掉廣州的工作,用打工攢下的積蓄回村創辦家禽養殖場。今年他與鎮上一家飯店達成收購合作意向,預計年收入至少可達7萬元。
姚仕輝回鄉創辦養殖場。馮登海攝
“高鐵站極大地方便了我們到各地學習養殖經驗,也更容易吸引客戶。” 姚仕輝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據岑洞村駐村第一書記王迅介紹,村裡已經有好幾個像姚仕輝一樣的貧困戶通過乘坐高鐵外出打工,打開了眼界、學習了先進技術后,回到村裡當上了致富帶頭人。
高鐵游來了,為旅游扶貧助力
夜幕降臨,融水苗族自治縣“夢嗚苗寨”燈光璀璨,美輪美奐。吹蘆笙、跳踩蹚舞……當地苗族群眾舉辦豐富多彩的篝火晚會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
過去,由於大山阻隔,交通不便,融水縣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難以轉化為經濟優勢。2017年和2019年,融水縣分別開通了縣城站和大浪鎮站2個高鐵無軌站,每天均有定時快速大巴往返距離較近的柳州火車站和高鐵三江南站,實現公路和鐵路“一站式服務、零距離換乘”。
融水縣大浪鎮高鐵無軌站開通。蘭軻艨攝
“夢嗚苗寨”距離融水縣城3公裡,建有近百座原生態純木結構吊腳樓,一方面用以安置從大山搬出來的苗族建檔立卡貧困戶,另一方面作為景點吸引游客。2018年3月,貧困戶潘星拾一家住進了景區的吊腳樓。白天,潘星拾在景區裡負責工程維護、綠化保潔等工作,妻子則在新家裡進行苗族刺繡,成品將作為旅游伴手禮賣給游客。晚上,兩人換上戲服,參加實景原生態民俗風情演出。搬出來的那一年,夫妻倆就摘掉了“窮帽”。
廣西已在16個縣市建成高鐵無軌站聯網運營,累計開行往返班車約24萬趟次、運送旅客約220萬人,推介各類農特產品及電商快遞物品7萬多件,並逐步發展成為集公鐵聯運、旅游集散、電商物流、產品展銷等“高鐵+”多產業、多業態融合的開放性綜合服務體。
施工惠民生,沿線生活有保障
在建的貴南高鐵環江段。朱曉玲攝
在建的貴陽至南寧高鐵,是廣西第一條設計時速350公裡的高鐵,途經環江毛南族自治縣57公裡。2017年,貴南高鐵二標段在環江縣破土動工。眼下,項目部正在掘進九萬大山4號隧道,這條隧道全長15.4公裡,是貴南高鐵廣西段第一長隧。
與此同時,建設中的貴南高鐵也給當地加速脫貧攻堅、發展經濟帶來了新動力。“我們成立了扶貧工作領導小組,首要工作就是修建施工便道,既滿足施工需要,又可以方便當地群眾出行及物資流通。”中鐵十八局貴南高鐵廣西段二標項目經理鄭法柱表示。
項目部在環江境內已新建改造施工道路約30條,將當地30多個鄉鎮村屯聯系在一起,助力特色產業發展。川山鎮東山村位置偏遠,得益於新修好的施工便道,今年建起了120多畝的麻竹套種旱藕扶貧產業園,剛好就在貴南高鐵九萬大山2號隧道出口處。“以前這一帶不通路,土地都丟荒了。高鐵施工便道修好后,這裡成了黃金寶地。今年秋后旱藕就有收入了,兩年后毛竹長筍也有收入,將帶動更多村民致富。”東山村黨支部書記陸國化說。
截至目前,貴南高鐵廣西段環江縣境內的施工單位已安排使用當地勞務人員857人次、工資支付475.86萬元﹔累計培訓當地勞務、農民工2274人次。在項目部的培訓下,下南鄉村民譚曉瓊已經能熟練操作拌合站的攪拌機,每天可以操作攪拌機生產70立方、共計7車泥罐車混凝土料用於隧道施工。在譚曉瓊看來,學會了這個技能以后,以后去哪裡做事都很方便。
(責編:曾帆、史雅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