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懼疫情災情“加試題” 湖北一定能
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專訪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萬勇
2020年08月24日18:37 來源:人民網
【編者按】2019年,湖北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581萬減少至5.8萬,貧困發生率由14.4%下降到0.14%,37個貧困縣全部摘帽,482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基本解決。2020年,面對疫情災情“加試題”,湖北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防汛救災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奮力將疫情和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積極有效防范化解因疫因災致貧返貧風險。
當前,決勝全面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進入沖刺階段。為全方位展現全黨全社會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7月3日在北京啟動。8月10日至8月15日,全媒體調研行報道組到湖北進行採訪,期間,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萬勇接受了人民網專訪。
人民網: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湖北是如何舉全省之力,高位推進、集中攻堅,取得了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發生率降至0.14%的成績的?有哪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可以分享?
萬勇:去年我們實現了“兩個全部、一個基本”,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底的14.4%下降至去年年底的0.14%,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基本解決,這的確來之不易。由於地處中部,貧困問題往往不引人注目,其實不然,湖北貧困面較大、貧困程度較深,有大別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37個貧困縣、4821個貧困村。2013年底,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81萬。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湖北省委、省政府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大政治責任、重大民生工程,舉全省之力,高位推進,集中攻堅。截至2019年底,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減少到5.8萬。
經驗不敢講,不過,體會不少,感觸頗深,主要集中在“五個堅持”:
堅持理論武裝。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重要行動,第一時間傳達學習、第一力度貫徹落實,及時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省政府常務會會議、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脫貧攻堅工作,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在湖北落實落地落細。
堅持責任擔當。認真落實“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限期脫貧責任制,五級書記抓扶貧,扎實開展五級書記遍訪貧困對象行動。建立省領導聯系片區和貧困縣制度,省委書記、省長帶頭,省領導分別聯系4個片區、37個貧困縣,不脫貧不脫鉤。省委決策部署,省紀委認真落實,對37個貧困縣開展扶貧專項巡視或巡視“回頭看”,省人大開展“聚力脫貧攻堅,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省政府對脫貧攻堅進行重點督查,省政協組織扶貧議政性調研,省紀委監委運用“扶貧領域政策落實監察系統”扎實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省委組織部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全方位、立體化推進脫貧攻堅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
堅持精准施策。出台湖北省《全力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決定》《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編制《湖北省脫貧攻堅規劃(2016-2020)》和年度計劃,使脫貧攻堅有序推進、有效實施。“抓兩頭帶中間”,一頭抓深度貧困地區,制定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實施意見和實施方案、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出台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35條政策舉措﹔一頭抓非貧困縣,按照非貧困縣與貧困縣“脫貧政策一致、工作標准一致、工作力度一致、考核評估一致”的原則,出台統籌推進非貧困縣脫貧攻堅工作的指導意見,保証非貧困縣精准脫貧不漏一村、不落一人。出台《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的實施意見》,明確工作標准和支持政策,加大投入和政策傾斜力度,逐村逐戶逐人逐項對賬銷號,確保脫貧攻堅成色。
堅持加大投入。2013年至2019年,除中央財政投入外,省級財政共投入扶貧資金167.67億元,市縣級財政共投入扶貧資金384.7億元。2016年至2019年,17家中央單位定點扶貧湖北25個國定貧困縣,累計投入幫扶資金27.26億元﹔412家省直單位定點扶貧37個貧困縣,累計投入幫扶資金21.49億元﹔36個經濟強市縣結對幫扶37個貧困縣,累計投入財政援助資金20.63億元。2017年至2019年,杭州市共向恩施州投入財政援助資金7.059億元。
堅持群眾主體。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強化政策引導、教育引導、典型引導,發揮村規民約作用,加強文化扶貧,不斷增強貧困群眾脫貧信心。全省推廣開展“我脫貧我光榮”“十星級文明戶”“五好模范”家庭評選活動,用榜樣的力量激發脫貧的斗志。發揮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的“頭雁”作用,改進幫扶方式,不是簡單的發錢給物,而是採取以工代賑、生產獎補、勞務補助等方式,讓貧困群眾通過勞動獲得收益。
人民網:新冠肺炎疫情、洪災給湖北脫貧攻堅工作帶來了哪些困難?我們是如何克服的?下一步有什麼打算?
萬勇:湖北今年太特殊了,疫情、汛情、災情疊加,尤其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極大影響,也給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帶來了新的困難和挑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貧困人口中確診646例,涉及貧困戶578戶、2009人,更為嚴重的是帶來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受阻、產業扶貧受限、扶貧項目開工延遲、扶貧產品滯銷、致貧返貧風險增大等。但總體來看,有中央親切關懷、全國大力支持和我們自身努力,影響是可控的。截至目前,疫情還沒有從整體上影響湖北脫貧攻堅的質量,沒有從根本上沖擊湖北脫貧攻堅的大局,湖北一定能夠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面對疫情災情“加試題”,湖北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防汛救災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奮力將疫情和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積極有效防范化解因疫因災致貧返貧風險。
一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並親臨湖北、親自研究確定支持湖北一攬子政策。國家部委、全國人民紛紛對湖北“搭把手、拉一把”,湖北人民深受感動、倍感振奮、心存感激。應勇書記、王曉東省長多次深入研究,全力推動中央支持湖北一攬子政策落地落細,認真組織疫后重振的民生保衛戰、經濟發展戰、脫貧攻堅戰,確保疫情防控底線不破、經濟社會發展后牆不倒、脫貧攻堅高質量完成。
二是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先后出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30條”“穩就業25條”“春耕生產20條”“決戰決勝脫貧攻堅15條”等舉措,制定了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易遷后扶、兜底保障、社會救助等一系列政策,保障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近期,又啟動了“與愛同行 惠游湖北”活動,旅游扶貧將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再添新動力。疫情期間,應勇書記、王曉東省長帶頭深入脫貧攻堅一線調研督導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其他省領導分赴貧困縣幫助解決突出困難和問題。各地各部門轉變工作方式,各級黨員干部下沉一線、沖鋒在前,匯聚戰“疫”戰“貧”磅礡力量,實現“兩手抓、兩不誤”。
三是多措並舉戰“疫”戰“貧”。千方百計穩就業,統籌省內、省外兩個就業市場,對內實施公益崗位“倍增計劃”,對外積極推動東部六省和我省的“6+1”勞務協作行動,全省已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超去年總數5.44%,但是有效務工時間少於去年,同時還存在打工不穩定,返鄉增多趨勢。多措並舉保產業,加大產業獎補力度,落實疫情期間貸款延期、利率優惠等政策,全省317家扶貧龍頭企業全部復工,扶貧車間復工率達到99.35%。齊心協力促消費,規范認定扶貧產品7904個,推動“扶貧832”、中國社會扶貧網湖北特色館等平台建設,探索建立湖北消費扶貧集散交易中心,加大政府採購和工會職工福利採購力度,加強浙鄂消費扶貧協作,爭取央企和中央定點扶貧單位支持,推動扶貧產品“內購”“外銷”齊發力,累計銷售金額173.2億元,有效緩解了因疫情造成價格下降對貧困戶收入的影響。推動項目早開工,開辟扶貧項目招投標和政府採購“綠色通道”,加快項目資金撥付進度,全省共安排扶貧項目37419個,已開工33980個,開工率90.81%。扎實補齊短板,確保“兩不愁三保障”不反彈,全力鞏固脫貧成果,從國家抽查、督查、普查情況看,疫情對“兩不愁三保障”沒有造成沖擊。
四是加強監測防止返貧致貧。全省共排查出脫貧監測戶和邊緣戶6萬戶、18.3萬人,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從產業、就業、消費、綜合保障、扶志扶智和防貧保險等方面,及時開展針對性幫扶。洪澇災情發生后,我省迅速啟動應急響應,積極組織搶險救災,及時開展災后重建,認真做好受災困難群眾生活救助,盡快恢復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力爭將受災群眾的財產損失降到最低。對因災新增的脫貧監測戶和邊緣戶均制定了針對性的幫扶措施。
下一步,我們打算緊扣關鍵,乘勢而進。緊扣目標任務。採取超常規舉措,不因疫情災情影響降低標准,保証剩余的5.8萬貧困人口脫貧質量。對11個縣、454個行政村開展重點攻堅,堅決攻克最后堡壘。大力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全面落實“應兜盡兜”保障政策。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支持湖北經濟社會發展一攬子政策,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緊扣產業就業。繼續抓好扶貧產業,繼續發揚“店小二”精神,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和扶貧項目建設,做好已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的穩崗工作。緊扣消費扶貧。將消費扶貧作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把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增收脫貧與解決城市“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問題相結合、政府鼓勵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消費扶貧與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扶貧相結合、銷售方式線上線下相結合,全力打造以消費扶貧專櫃、專館、專區為重點的消費扶貧載體,用好社會扶貧網平台,切實解決扶貧產品銷售問題。緊扣監測幫扶。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疫情災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的戶加強監測,及時採取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邊緣人口,給予扶貧小額貸款貼息、技能培訓、扶貧公益崗位等扶貧政策支持﹔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強化低保、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綜合性保障措施。我們堅信,有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全國人民和國家部委的傾力相助,有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全社會的大力支持,有這些年來脫貧攻堅打下的堅實基礎,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底氣克服疫情災情影響,同全國一道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人民網:湖北省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在接續實現長效穩定脫貧、防止返貧致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方面,湖北有什麼主要做法?
萬勇:還是要結合湖北實際,聚焦重點、狠抓落實。聚焦“兩不愁、三保障”。今年上半年,落實貧困家庭學生資助資金17.5億元,惠及貧困家庭學生164.5萬人次,全省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失學輟學學生全部勸返。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制度保障體系,確保常見病、慢性病在縣域內得到有效診療,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扎實開展189.5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認定、核實、核驗工作,完成了動態新增“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任務2314戶,其中貧困戶260戶。農村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全部解決。聚焦易遷后續扶持。今年財政部安排1.5億元補助資金、我省安排4.47億元專項資金用於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大力發展基本產業、解決基本就業、保障基本公共服務、優化基層社區治理、強化基層組織建設,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聚焦產業扶貧。把產業扶貧作為穩定脫貧的治本之策,緊緊扭住330萬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依靠產業發展脫貧的硬任務,建立“政府+市場主體+農戶+銀行+保險”的“五位一體”產業扶貧推進機制,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抗風險能力。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走好“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可持續發展之路。構建“租金+薪金+股金”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建立扶貧車間,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扶貧惠及貧困人口316萬。以消費扶貧行動為抓手,以銷售扶貧產品為重點,促進帶動貧困地區扶貧產業健康發展和提質增效。聚焦保險扶貧。全省16個市州、73個縣(市、區)落實“扶貧保”,覆蓋人群達567萬人/戶(次)。61個縣(市、區)開展“防貧保”,監測保障對象400萬戶,全面筑牢返貧致貧防線,鞏固提升脫貧成果。聚焦防止返貧機制建設。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建立15條防止返貧的綜合保障機制。完善監測機制,及時開展針對性幫扶,防止返貧致貧。
人民網:湖北是如何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決落實“四個不摘”,幫助貧困群眾摘了窮帽再拔窮根,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萬勇: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當前,正處於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的歷史交匯期,我省早在去年就開始摸索兩者間的銜接,突出四個方面。推進規劃銜接。對標國家新決策新部署,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總體規劃對接好,與全省美麗鄉村建設“3+1”規劃銜接好,與“十四五”規劃編制統籌好,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推進政策銜接。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作為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措施,以縣為單位整合43項相關財政資金,每年計劃實施1000個左右示范村、4000個左右整治村,優先支持出列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推動群眾生活持續改善。推進產業銜接。我省是全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許多產品產量位居全國前列,如淡水產品產量居全國第一,油料產量居全國第二,茶葉產量居全國第四,水稻、柑橘、生豬居全國第五,蔬菜產量居全國第六,鮮蛋、蜂蜜、食用菌、小龍蝦出口量位居全國第一。充分利用資源稟賦,發揮產業優勢,推進產業扶貧向產業興旺轉變。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頭部企業,加快發展優勢農業產業集群。打造優勢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發揮市場力量,搭建農產品網絡銷售平台,以農業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幫助貧困群眾摘了窮帽再拔窮根,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推進考核銜接。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湖北省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辦法(試行)》,將鞏固脫貧成果、解決相對貧困問題作為考核重點,實行嚴格的考核。
人民網:在康庄大道調研行中,我們在每個省份都在探尋該省脫貧攻堅最主要的特點?湖北在脫貧攻堅、共奔小康方面的特色做法有哪些?
萬勇: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湖北省委、省政府始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始終堅持立足湖北實際推進脫貧攻堅。就湖北貧困地區特別是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而言,最大的實際就是這些地方生態環境良好、自然資源豐富,但也存在交通不便、人才匱乏、投入不足等難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北不折不扣地把習近平總書記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和各環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立足實際,以新發展理念破解脫貧攻堅難題。經過幾年奮戰,湖北貧困地區的秀美山川,逐步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支點,成為走向共同富裕和全面振興的最好資源。2016年至2019年,中央對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成效考核,湖北連續4年被評為“綜合評價好”的省份。2013年至2019年,國家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湖北連續7年被評為“優秀”等次。2018、2019年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考核,湖北省和恩施州、浙江省和杭州市連續兩年被評為“綜合評價好”的省、市(州)。主要特點體現在五個方面:
全覆蓋的責任鏈條。成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省委書記、省長“雙挂帥”,將脫貧攻堅責任牢牢扛在肩上﹔建立省領導聯系片區和貧困縣制度,不脫貧不脫鉤﹔實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限期脫貧責任制,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齊上陣,層層簽訂軍令狀﹔壓緊壓實黨政主體責任,保持貧困縣黨政正職穩定﹔實施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制度,實現對17個市、州和96個有扶貧任務的縣(市、區)考核全覆蓋。
立體式的政策體系。出台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的實施意見,聚集政策、資金、項目等資源,不斷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有保障水平。2014年以來,全省累計落實貧困家庭學生資助資金233.46億元,惠及貧困家庭學生1403.64萬人次。完成“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任務102萬戶。農村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全部解決。特別是全面推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補充醫療保險”四位一體的健康扶貧模式,全省因病致貧返貧人口由2015年的73萬戶189.6萬人下降到2019年底的1.39萬戶2.15萬人,貧困人口住院費用政策范圍內實際報銷比例由2015年的55%左右提高到2019年的88.94%。
精准化的工作措施。全面推進“十個到村到戶”,加強創業就業、電商扶貧、金融扶持、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組織21575支駐村工作隊78746名干部駐村幫扶,落實駐村幫扶工作考核、激勵和召回制度﹔實施“交鑰匙”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大力開展后續扶持,確保了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特別是全面推行“政府+市場主體+銀行+保險+貧困戶”五位一體產業扶貧模式,全省產業扶貧直接帶動316萬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一盤棋的資金統籌。在全國率先創新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機制,省政府出台創新建立貧困縣資金整合機制的實施意見,推行資金、項目、招投標、管理、責任“五到縣”,擴大縣級深度統籌整合空間和項目資金安排自主權。2016年以來,28個國定貧困縣統籌整合資金累計達1074.4億元。
可持續的發展之路。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忠誠踐行“兩山”理念,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生態效益補償、生態產業發展,積極探索有利於貧困地區、貧困對象的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和資源開發收益分配機制。堅持文旅結合,持續推進旅游扶貧,將鄉村旅游資源資產化,帶動17.78萬貧困人口增收,貧困地區走上了“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責編:崔競文、史雅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