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女食藝,依毛的小康所依
2020年08月12日08:12 來源:人民網
走出牧女食藝時,天下起了小雨。
晚上9點,藏女依毛還站在剛才被勸下的地方,隔著門與我們揮手道別。餐館內,食客有說有笑,推杯換盞﹔黃河路上,行人車輛不緊不慢,各行其道。
36歲的依毛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智青鬆多鎮果江村的牧民。幾年前,她花光了積蓄,但依然沒能救回重病的父親。雖然3個孩子上學不需要花學費,但僅靠挖虫草的收入,依毛獨自撫養4個孩子著實入不敷出。
2016年,依毛通過自己申請、村民評議等程序,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按當地易地搬遷扶貧政策,她分到了一套近80平米的房子,可六十多歲的母親說啥也不願意女兒搬出牧區:“她靠什麼過活呢?”
現在看來,母親的擔憂有些多余。依托黨的好政策,依毛當上了生態管護員,每月有1800元固定工資,再加上果江賓館的分紅收入,2017年,依毛就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更讓母親想不到的是,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依毛認識了自己的結對“親戚”張雪華,在張雪華的鼓勵下,依毛決定自主創業。2017年,參加完當地組織的廚藝培訓后,依毛跟張雪華商量:她想開一間藏餐廳。
拿出手裡的全部積蓄、申請了政策性小額免息貸款3萬元、借款6萬元,2018年4月,牧女食藝開業了。雖然隻有小學一年級文化水平,但上過學的孩子們可以幫依毛算賬,並教她學會了使用計算器。
“飯菜味道很正宗,量大還實惠。吃過飯也能要上一壺茶,在二樓的包間跟朋友們喝茶聊天。”食客的好評讓餐館的生意越來越紅火,2018年,餐廳每月收入達到三四千元。
“老板對我很好,可能是因為她自己吃過苦,知道我們的不容易。”在餐館打工補貼家用的尕日杰是青海師范大學的大一學生,“她不像我的老板,更像是我的大姐姐。”
“日子好起來了,媽媽臉上的笑容也多了!”
大女兒謝多吉今年上初一,搬出牧區后,她再也不用騎著馬走很遠的路去上學了。“長大了我想當老師!因為老師懂得多,可以教別人知識。”謝多吉普通話說得蠻好,大概因為面對陌生人,她有些害羞。
“想吃的能吃上,想穿的能穿上,想去的地方能去。”依毛能聽懂漢語,但不能用漢語交流,客串翻譯的副鎮長才讓措告訴我們,這是依毛對“小康”的理解。
才讓措偷偷告訴我,依毛正在學車。雖然現在家裡還買不起車,但依毛相信,自己很快就能攢夠錢,“想開車帶孩子們去外面看看”。“她覺得自己這麼大了還不會開車,不好意思說。”才讓措笑著說。
我問依毛,現在脫貧了,餐館生意也越來越好,對黨的政策有啥想說的?依毛說著什麼,臉上堆起了笑。才讓措也笑了,可她的翻譯讓我們愣住了:“沒什麼好說的!”
依毛似乎察覺到了我們的困惑,急切得盯著才讓措。才讓措這才反應過來:“她的意思是說,黨的政策好——好得沒話說!”
我們“恍然大悟”都笑了,依毛也抿著嘴笑了。
(視頻拍攝、剪輯:唐宋、陳安陽)
(責編:丁濤、韋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