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江西篇
“贛”勁十足,江西按下創新發展“快行鍵”
2020年08月07日05:54 來源:人民網
1927年,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在這片紅土地建立,星星之火燎原,紅旗從此屹立東方。
2017年,井岡山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中國共產黨迎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首個勝利。
2020年4月,江西25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退出,革命老區總體擺脫了區域性整體貧困,邁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起點。
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從一個台階邁上新的台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江西為什麼能?
近日,“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報道組深入江西採訪,用文字和鏡頭記錄在城市鄉村、田間地頭、產業基地、智能工廠裡的一線見聞,翻閱綠色發展奔小康的“江西答卷”,探尋實干拼搏闖新路的“紅色動力”,見証面向未來勇爭先的“贛鄱崛起”。
“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江西報道組在井岡山。王普攝
綠色發展 脫貧攻堅奔小康
“要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習近平總書記去年視察江西時強調。
江西是中國最綠的省份之一,森林覆蓋率63.1%,在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中自然資源淨資產價值最高。綠色生態成為江西最大的財富、最大的優勢、最大的品牌。但生態文明建設非一日之功,每一片綠色都來之不易。
贛州市興國縣塘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黨童攝
來到贛州市興國縣塘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站在山岡上眺望,青山如黛,綠意盎然。
“原來山上沒有一棵樹。”83歲的周昌涵是全國水土保持先進工作者,他在山坡上回憶,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這裡曾因水土流失嚴重而被稱為“江南沙漠”,村裡鄉親的生活十分困苦。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綜合治理,如今這裡已是山清水秀、萬木蔥蘢,成了名副其實的“江南綠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裡就是一個很好的驗証。”周昌涵高興地說,“環境變好了,樹長起來了,水多了,旱地變成水田,一季變兩季。生產發展了,百姓生活變化非常大。”
塘背村的巨變,正是江西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修復生態,“沙漠”變“綠洲”,不僅改善了環境,美化了家園,更為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江西省於都縣段屋鄉勝利油茶種植基地。王普攝
“以前山上是光禿禿的,現在變成綠油油的茶園,我們高興啊。”於都縣段屋鄉勝利村村民伍小平開心地告訴記者,2013年這片油茶基地建成后,她就在基地打工,每個月能掙到2000多元,她家2016年實現了脫貧。“現在就盼著兒子早點結婚,抱上孫子。期待未來生活更好!”伍小平美美的笑容,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盛夏時節,大片的油茶樹迎風搖擺,長勢喜人,一個個青色果實已挂滿枝頭。
“勝利油茶種植基地將近5萬畝的規模,對鄰近五個鄉鎮的脫貧攻堅助力很大。”段屋鄉鄉長謝慧介紹,過去這裡是荒山,沒經濟效益。現在種植油茶,村民們少的一年能掙幾千塊,多的能掙幾萬塊,山真正“淌金流銀”了。油茶樹成了當地老表的“脫貧樹”,更是“致富樹”。段屋鄉三個貧困村,都在2019年實現脫貧退出。
“贛南茶油,已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於都縣油茶生產管理辦公室主任陳光紅告訴記者,油茶是很好的扶貧產業,更是可持續發展的致富產業。全縣受益的貧困戶超過2300多戶。
小小油茶在產業扶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讓貧困戶順利實現脫貧摘帽,更解決了增收的難題,穩固脫貧不返貧。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也是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的關鍵措施”,井岡山市市長焦學軍深有體會。井岡山市依托資源稟賦,壯大茶竹果富民產業,幫助建立穩定增收渠道,實現鄉鄉有發展主業、村村有特色產區、戶戶有增收項目,率先在全國實現整體脫貧“摘帽”。
在曾經“邊、遠、窮”的茅坪鄉神山村,記者看到,干淨寬敞的柏油路旁溪流清淺,山窪處是茶基地,山坡上是黃桃林,一幢幢漂亮的客家小院錯落有致。神山村第一書記藍樹榮介紹,村裡正在引進大型民宿集團,幫助擴大民宿規模,完善各種設施,提升品質服務,要讓更多的人受益於村裡旅游業的發展。
不隻神山村,記者走訪的多個曾經的貧困村,都在積極做好山水文章﹔而以位於井岡山腳下的“長塘古韻”為代表的“精品民宿+康養+旅游”等綠色產業,也已迸發出勃勃生機。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江西結合省情實際,探索出富有特色的“抓產業就業,促進穩定脫貧”的經驗做法,推行“選准一項主導產業、打造一個龍頭、設立一筆扶持資金、建立一套利益聯結機制、培育一套服務體系”的“五個一”模式,推動“村干部與能人帶頭領辦、村黨員主動參與、村民自願參與、貧困群眾統籌參與”的“一領辦三參與”產業合作形式,產業扶貧精准入戶到人,有73.3萬戶貧困戶通過產業發展增收,69.4萬戶貧困戶實現務工收入。
吉安市產業扶貧模式也得到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贛南臍橙產業扶貧模式”成為全國三大產業扶貧典型范例。
如今的江西,翠綠滿山、花果飄香,傳統農業煥發活力,生態價值實現變現,青山綠水真正惠及百姓,成為鄉親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
天空鳥語啁啾,林間麂子、野兔徜徉。江中藥谷坐落在南昌灣裡梅嶺風景區腳下,佔地3000畝,隻有100畝建廠房,其他地方是湖泊、草地、山林……
這裡不僅是華潤江中產品研發、生產的基地,也是一片生機盎然的“自然景區”。
陶天柱今年52歲,起初在江中藥谷當保安,現在專門負責野生動物保護,每天投喂動物、巡視山林、控煙防火。
“作為一家中醫藥企業,能設一個動物保護的崗位,相信不多見吧。”老陶對自己的工作非常驕傲。
每天,老陶推著自行車到林子裡去,背上背著籮筐,嘴裡吹著口哨。鳥兒會自動飛到筐中找吃的,獐子、麂子聽到口哨聲,就在他身邊繞來繞去,非常親熱。他說,這裡的野生動物至少超過了200種。
江中藥谷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黨童攝
“江中藥谷從建設之初就融入了綠色制造、節能環保的生態理念。”華潤江中環境管理體系總監樂渝寧說。
“這裡畢竟是制藥基地,請問藥渣、污泥、污水怎麼處理?”
“藥渣喂豬喂雞,污泥做磚,污水通過AO工藝處理,經水壩蓄容再利用。”樂渝寧回答。在發展和環保兩個緯度,江中藥谷大膽創新,形成了綠色發展的完整閉環。
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積極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因地制宜開展綠色發展和生態產品價值轉換工作,加快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讓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紅色江西在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坦途上大步前行。
江西省委書記劉奇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強調,江西正著力鞏固提升綠色發展優勢,奮力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紅色動力 實干拼搏勇爭先
傳承紅色基因,激發紅色動力。
紅土地上孕育的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深刻融入老區人民的血脈,成為4600萬贛鄱兒女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的力量源泉。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1.22萬名駐村第一書記、3.97萬名駐村工作隊員、30.2萬名結對干部……盡銳出戰,40名干部犧牲在扶貧一線。
今年4月26日,隨著最后7個貧困縣宣布退出,江西的2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江西干部群眾接續傳承紅色基因,鑄就奮勇拼搏的精神高地,用激情、汗水、鮮血甚至是生命奮斗,交上了合格的中國減貧事業的“江西答卷”。
程扶搖是原修水縣杭口鎮扶貧專干、茅坪村扶貧工作組組長。2017年6月24日凌晨1點多,程扶搖在前往受災村庄疏散群眾的途中,被暴漲的洪流卷走,不幸犧牲,年僅28歲。
“當我們來到他生前辦公室時,看到他桌上的材料用紅筆做滿了密密麻麻的標記,對易地扶貧搬遷等材料數據核實了一遍又一遍。”江西省扶貧辦主任史文斌在接受記者專訪時介紹,全鎮384戶貧困戶,隻要報出名字,基本情況程扶搖都了如指掌,幫扶措施也能精准地說出,被大家稱為精准扶貧的“活字典”。而就在犧牲前1個小時,他還曾用手機給縣扶貧辦副主任賴波平發送了一條報送有關易地移民搬遷數據的信息,這條信息成為他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最后“告別”。
“決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一定帶領龍溪村擺脫貧困。” 暗下這個決心的,是2016年時任於都縣仙下鄉黨委副書記的袁勇鋒。2017年,他主動請纓,挑起了“十三五”深度貧困村龍溪村第一書記的重任。
“要致富,先修路。有路就有機遇,有路就有希望。”袁勇鋒結合村裡實情,主動擔當、務實創新,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傳統生姜產業蓬勃發展,發展出高山藍莓、茶葉、康養旅游等重點發展的致富產業。
如今的龍溪村,一條條蜿蜒曲折的盤山水泥公路,猶如一條條“血脈”通往各村小組和每家每戶門口,村民奔小康的信心滿滿。
全景航拍龍溪村。黨童攝
在井岡山深處、黃洋界腳下、海拔800多米的羅霄山脈中段,坐落著一個叫做“神山”的貧困村庄。這裡也是紅軍后代、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黨支部副書記左香雲的家鄉。
為擺脫貧困,左香雲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實干,帶領貧困群眾一起爬坡過坎、奔向小康。2017年2月,神山村與井岡山所有貧困村一同脫貧摘帽。如今,村裡把進出黃洋界的古道改建成紅軍小道,將附近紅色遺址穿珠成鏈﹔成立好客神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對接紅色旅游培訓機構﹔依托扶貧大講堂,開發精准脫貧課程﹔引進資金技術,發展茶葉和黃桃產業……神山村的幸福生活更有奔頭了。
“等靠要,都摒棄﹔自強路,皆賣力……”,這是神山村的“感恩三字歌”,形象傳遞出江西老鄉們自強不息的奮斗狀態。
“90后”廖竹生,出生在寧都縣大山裡的一個貧困家庭,因先天性殘疾導致雙手不靈活,拿不起重物。
身殘志堅,不甘向命運屈服的他,在當地政府電商扶貧資金、政策等多種扶持幫助下,憑借自身努力,從拖累家人的“拖油瓶”,變成創業致富的“頂梁柱”。
如今,他的團隊已經從一開始單一的產品營銷,逐步發展到以農副產品為主,電子家電、服飾鞋帽為輔的多種經營,去年僅臍橙銷售額就達到50多萬元。
廖竹生帶領團隊,用奮斗突破身體的限制,成為殘疾人創業的領頭雁、脫貧致富的先進典型。
廖竹生們的故事,正是這片紅土地上的奮斗者們在時代長卷上留下的精彩足印。
紅色基因是干事創業的不竭動力,紅色資源更是脫貧致富的有益助力。
大型實景演出《井岡山》,是全國最大的紅色實景劇,也是特色鮮明的扶貧項目。
7月18日晚,記者現場觀看了《井岡山》第2714場演出。
紅旗招展,氣勢恢宏。歌聲嘹亮,動人心魄。幕天席地間,夜空映成了紅色。60分鐘的演出,由序幕《血》拉開帷幕,分《旗》、《燈》、《情》、《火》、《路》五個章節,生動再現了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那段血與火的崢嶸歲月。
演出沒用一個專業演員,600多名演員都是周邊鄉村的農民,且多為紅軍后代。
散場后,參加演出的群眾演員舉著火把,圍在劇場出口,送別現場觀眾。
“我們是農民,以前並不會演戲,但導演說了,你們是革命先烈的后代,能演好先輩的故事。”井岡山市拿山鎮溝邊村老嚴家村民李忠說,“我的老爺爺是革命烈士,通過演出向先輩們致敬,我很樂意演,而且每場演出會有30元到50元左右的收入,通過演出我去年多收入了6000多元。”
穿上戲服是演員,脫下戲服是農民,是這些群眾演員的常態生活。
“群眾演員都是周邊鄉鎮的農民,其中很多是貧困戶,白天種地,晚上演出。我們一直在探索把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影響當下、深入人心的文化創造,從而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據井岡山市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自2008年開演以來,《井岡山》已演出2714場,觀眾累積超300萬人次,門票收入過億,有效帶動當地賓館、餐飲、商品零售業的增長。
通過“紅色旅游+文化創意”,《井岡山》成功實現了以文興旅、以文就業、以文富民。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產業為根、立志為本,也是江西獨具特色的脫貧模式。
果蔬飄香、白牆黛瓦、樂業安居……初夏時節,行走在贛鄱大地,時時能感受到江西人民的“贛”勁十足,處處可見產業豐、面貌美、人歡樂的美麗新氣象。
紅色最紅,綠色最綠,脫貧最好。在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鼓舞下,贛鄱兒女正以厚重的地域文化為底色,把紅色基因轉化為不竭動力,實干拼搏勇爭先。
育“新”動能 “贛鄱崛起”向未來
轉變發展理念,提高發展質量。
江西以“作示范”的高標准、“勇爭先”的精氣神,勇於向好的學、向強的比、向高的攀,凝心聚力加快高質量發展。
一張“成績單”,呈現出江西發展的速度和質量,也詮釋著新發展理念的內涵。
面對疫情、汛情的考驗與穩增長的雙重挑戰,江西經濟交出了一份提氣的“半年報”:今年上半年江西省GDP同比增長0.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85.5億元,同比增長1.1%﹔第二產業增加值5099.1億元,同比增長0.4%﹔第三產業增加值5906.5億元,同比增長1.4%。
其實,十八大以來,江西GDP一直保持在8%以上的增長,經濟增速持續保持在全國“第一方陣”。
數據背后,是16.69萬平方公裡的贛鄱大地,以新發展理念作指揮棒,向改革開放要動力,向創新創業要活力,向特色優勢要競爭力。
紡織服裝業是於都縣的首位產業。高標准智慧企業、智慧園區、數字車間、智能工廠,正推動於都奔向“中國品牌服裝智能制造時尚名城”。
在贏家時裝(贛州)有限公司的服裝生產車間,一條高端女裝智能制造生產線上,百余名工人正在忙碌。
吊挂搬運全程智能化,生產線接到數據后,會自動裁剪布料,並把衣料傳送給各個工位。工人們隻需按照系統提示,就能順利把一件件半成品加工成型。
“通過我們的APP,消費者在家中也能自如地選擇專屬自我的訂制款式。”贏家時裝公司工會主席肖智勇說,“這樣,就滿足了不同的個性化需求,實現‘一人一款,一人一版’。”
2019年,贏家時裝銷售收入過4億,向當地納稅3000多萬元。公司有434名職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也都脫貧奔小康了。
當前,於都的紡織服裝企業總數達2200余家, 2019年全行業產值超過452.78億元。
未來,這裡將形成超過千億元的服裝產業集群,帶動數十萬人就業。
江西通過實施技術創新、技術改造、數字化、產業集群優化等提升行動,持續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
南昌VR產業基地。王普攝
在紅谷灘區南昌VR科創城,國家職業教育虛擬仿真示范實訓基地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
“項目設計同時容納10000名學生……要建虛擬仿真示范實訓基地、虛擬仿真教學實驗中心、創新創業孵化中心、產品研發中心……”江西華天虛擬仿真示范基地有限公司總經理項順介紹,“打通從職業院校到企業的‘最后一公裡’。”
以VR虛擬技術介入職業教育,進行高端精英藍領培訓,產業具備前瞻性,項目尚未竣工,基地已經受到華為、阿裡、騰訊等的青睞。
立足於良好的營商環境和VR產業基礎,鋪展開的“藍圖”遠不止於一個實訓基地,更想打造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VR產業中心。
這是南昌的雄心,更是江西的雄心。
不久前,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書記、江西省虛擬現實產業鏈鏈長吳曉軍主持召開虛擬現實產業鏈發展推進調度會,就打造VR全產業鏈做部署。
引人關注的不僅是VR ,“產業鏈鏈長”這個稱號也令人眼前一亮。
今年4月,江西深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省長易煉紅領銜,11位省領導對接有色金屬、虛擬現實、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等14個重點產業鏈,加快構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形成新的增長點。
南昌航空城從生產大飛機機身,延伸到試飛、交付等產業,國產大飛機產業鏈已然成型。生物醫藥產業以中醫藥、醫療器械、化學藥、生物藥等為重點,努力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融通供應鏈。通過推進鑄鏈強鏈引鏈補鏈工程,江西全力打造萬億級、五千億級和千億級產業梯次發展格局。
電子信息是江西發展的“領頭羊”,已形成以京九高鐵為一軸,南昌、吉安、贛州和九江四個城市為重點的“一軸四城十基地”產業布局,規模以上企業突破1000家,2019年營業收入過4000億元。
贛州國際陸港,呈現出另一種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模式。
一輛輛重卡往來穿梭,一座座塔吊將集裝箱碼放到列車上,一批不久前運抵的進口汽車很是搶眼。
“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江西報道組在贛州國際陸港。王普攝
就在6月28日,贛州陸港進口汽車突破千輛大關。而這一天,正是《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台整整8周年的紀念日。贛州陸港集團董事長蔡湖南感慨,“假如沒有《若干意見》出台,口岸不可能發展成現在的規模。”
“進境貨物與沿海同價到港、出境貨物與沿海同價起運、通關服務與沿海同樣效率。”蔡湖南一一細數內陸港的優勢,“沿海口岸對接相對單一,而我們可以對接不同的沿海和陸地口岸。同時,我們的企業可以在家門口報關,方便快捷,對外面的企業也很有吸引力……”
數據顯示,贛州陸港今年上半年已開行中歐(亞)班列65列、行鐵海聯運“三同”班列559列、內貿班列318列。魅力初顯。
當前,贛州陸港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江西成立以易煉紅省長為組長的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建設領導小組,依托贛州國際陸港等國家級開放平台為重點,全力支持贛州市打造全省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示范引領全省對接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
今年4月,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隨著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啟動建設,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全面鋪開,各類開放平台的政策紅利在加快釋放,江西的開放型經濟提速提質發展按下了“快捷鍵”。
江西省委書記劉奇強調,江西將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構建內外並舉、全域統籌、量質雙高的高水平開放新格局,切實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
放眼未來,一個發展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江西,清晰可見。
- 【專訪】江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奇: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 【專訪】紅綠相映 拼搏創新 井岡山這樣回答“扶貧三問”!
- 【特寫】興贛富民的“追夢人”:用幸福生活回應總書記的牽挂
- 【特寫】總書記牽挂的老區老鄉們的新生活
- 【特寫】大國小家·扶貧印記:神山村的神奇巨變
- 【手記】記者手記:努力奔向我們向往的生活
- 【評論】人民網評:疫情災情面前,更要辦好這件“頭等大事”
- 【圖片】全景航拍看紅土地上的"多彩巨變":小康路上面貌新
- 【圖片】日子越過越紅火 笑容綻放在這片紅土地上
- 【圖片】全景航拍:俯瞰江西昔日深山貧困村的美麗蝶變
- 【視頻】“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江西行紀錄片
- 【視頻】“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江西行vlog第一集:探尋紅色密碼 傳承紅色精神
- 【視頻】“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江西行vlog第二集:探尋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
- 【視頻】“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江西行vlog第三集:探尋新時代的江西怎走綠色發展之路
- 【視頻】“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江西行vlog第四集:綠色崛起看江西:煥發新活力
- 【視頻】“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江西行vlog第五集:品味江西美食 感受特色文化
- 【H5】“大道康庄”九字物語看江西
(責編:鄧志慧、楊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