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走進重慶

村民走上致富路 “第一書記”是主心骨

雷陽 張祎 曹昆 劉政寧 黃亞輝

2020年07月29日14:12  來源:人民網

 

 

“我家養的雞,名氣已經出去了,今年的收入預計15萬,明年我還要擴大到5000隻。”重慶市忠縣馬灌鎮高橋村村民周玉明一家靠養雞,完成了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的“完美轉身”,問起其中的秘訣,周玉明把駐村第一書記李政放在首位,“是李書記從根兒上幫我們解決了致富的難題。”

39歲的李政,是重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干部,轉業軍官。2019年3月,來到高橋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地理位置偏僻,基礎設施落后,缺乏產業,村民主要靠外出做初級建筑工掙錢,村集體收入基本為零。”村裡當時的情景,曾讓李政感到“壓力山大”。

責任重於泰山,擼起袖子加油干!李政會同村支兩委多次開會反復調研,決定從抓黨建增強組織凝聚力、抓產業做強扶貧帶動力等方面一步步做起。

內生動力 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從根兒上解決,意思就是全方面的幫扶。”周玉明提起李政,第一時間豎起大拇指。“李書記每周最少來一次,讓我們不管遇到什麼難處都要告訴他,他想辦法幫忙解決。”

為啥李政和周家有這麼深的羈絆?兩個字:信任。

李政冒雨走訪農戶。雷陽 攝

周玉明剛開始養雞的時候,雞賣不出去,雞蛋也無人問津,“大山裡的‘土貨’沒長翅膀,飛不出去。”周玉明把氣悶在心裡。

趁著李政前來走訪,於是把一肚子苦水倒了出來。兩人聊了一下午,李政明白了周玉明難在哪兒,也感受到周玉明脫貧致富的決心。

“我連夜想辦法,通過微信朋友圈的方式,把老周家的土雞蛋展示給大家。”第二天晌午,當李政拿著一沓訂單出現在周家門前,周家兩口子倒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了。

“填單、打包、發貨,那天李書記幫我倆忙活賣雞蛋的事兒一直到天擦黑,中午飯都顧上吃。”周玉明的愛人沈銀瓊笑著回憶,“我給李書記做了一碗雞蛋面,我記著他吃得特別香。”

臨走時候,周家兩口子留了一籃雞蛋給李政,李政擺手不要,反手把土雞蛋的銷售款塞進兩口子手裡。

手握緊了,心貼近了,方法找到了,步子就敢邁得更大了。

周玉明的兒子周代平一直想擴大養殖計劃,但父親怕風險,一直不放話。

“我就跑去找李書記當‘說客’,”周代平笑著說,“李書記幫我一勸,我爸就答應了。”

在李政的幫助、支持下,今年,周家人鉚足勁,擴大雞圈、選購雞苗、對接下游商鋪,安排妥當一切。

“我家能過上現在的好日子,真跟李書記分不開。”周玉明說,“等兒子結婚的時候,李書記要坐上席、喝頭道喜酒。”

外力破壁 引進企業帶動脫貧

致富靠產業,可村裡缺資金、人才、觀念,怎麼辦?“先引進企業把產業做起來。”

貧困村裡怎麼引進企業?“發動我的人脈,我的戰友有這方面想法的,我積極溝通,希望能落腳到我們這。”李政通過戰友介紹認識了退伍軍人唐宏民,他被李政的熱忱打動,決定先投資100萬元發展120畝稻蝦生態項目。

在引進企業培育產業同時,李政還與村支兩委一起探索大戶帶小戶、聯散戶的家禽養殖模式,引導村民養蛋雞。

村民擴大養雞規模。忠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截至目前,高橋村養雞規模持續擴大,數量達1萬多隻,具有一定規模的養殖戶達50余戶。

同時,高橋村為稻蝦養殖爭取到股權化改革項目60.5萬元,與村集體、貧困戶利益直接挂鉤,村集體每年有近1萬元分紅,貧困群眾每人每年分紅200元。現在,高橋村每年集體經濟收入從0.4萬元提升到了3.78萬元。

黨員帶頭 基層黨建凝聚發展向心力

駐村后,李政通過走訪發現,產業發展、社會治理問題,歸根到底還是黨建的問題。

“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李政下決心,要從建個好支部抓起。

李政(左)與農戶交談。忠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怎麼抓?確立制度第一位。在李政的帶動下,高橋村持續推動“三會一課”制度。“每周進行工作小結,事事有回音﹔駐村工作隊每周不少於3天深入群眾,每月不少於一次召開村民院壩會﹔在致富能手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李政介紹,同時還要保障黨員群眾對村重大事項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等。

但一開始就遇到了難題,由於經驗不足、語言不接地氣,第一堂課講了兩個小時,但老百姓根本聽不懂。

李政想了個辦法:“我自己做PPT,保証內容通俗易懂,同時,請專家教授進村講,讓優秀黨員上台講,讓群眾百姓隨時講。”

換一種工作思路,效果立竿見影。駐村一年多,高橋村培育入黨積極分子5人,發展黨員2名。2019年,高橋村村支部被鎮黨委表彰為先進黨支部。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讓我們走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李政挺了挺結實的胸膛笑著對記者們說,“下次你們再來,除了土雞蛋,蓮藕和小龍蝦也會是我們高橋村的品牌產品了!”

(責編:曹昆)